第26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苏辙上书五天后,章惇被贬汝州。】
  苏辙看着兄长脸上那陌生的茫然和挣扎,默然垂下了眼。
  他从很早的时候,就认清了兄长和自己的不同。
  同样是科举考试,苏轼是因为蓬勃的才气而为欧阳修赏识,天授的才华只要稍微拂去美玉上的尘埃,自可光芒万丈,引来众人目光。
  而苏辙虽然同样名列前茅,但是科举自定制以来二年一设,五甲之位听上去好听,在官场之人眼中不过浮生一粟,等闲视之。
  他没有苏轼那样天生的、外放的、夺目的耀眼的资质,于是中第后,他自己沉默着给时任枢密院太尉的韩琦写了一篇干谒之作。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这是实话,作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哪怕他实际上身材算不上高大,甚至还有点近视和龅牙,但在作为学子,仰慕其文名的苏辙眼里,秀伟二字称赞的是他洒脱的气质。其后的篇幅,更是亲眼目睹后,一时的心向往之。
  天下文章聚乎此也——在这个时代,除了欧阳修的身边,还能有谁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呢!
  而这样的文坛魁首,一眼相中了苏轼。
  当天才阴影中的人物,对心性而言确实是一种强烈的磨砺。
  苏辙有时也挺佩服自己,毕竟多年相处下来,旁观过不少在苏轼面前自惭形秽,而他扪心自问,压根没想过嫉妒亲哥这种事情。
  毕竟他们从一开始就走在的是不同的道路上——苏轼想做的是欧阳修,是以才气冠名一个时代的存在。
  而苏辙向往韩琦。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