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前线节节胜利,小叔荣升师长,继续在部队参与作战,不少人前来祝贺,又询问遗音雅社什么时候再做演出。
  可惜,遥远的意国,乘船需半月颠簸,我身体日渐虚弱,只盼快些好起来,亲自去寻雅韵。
  友人们去往美国,已五年有余,不知他们是否安好,是否寻到了视为性命般珍重的乐器。
  只望终有一日,我们皆能如愿归来,重聚于遗音雅社,再奏乐府佳音。
  终有一日
  终有一日。
  第15章
  钟应去了一趟医院, 贝卢情况加速恶化,莱恩显得十分高兴。
  他不仅给出了贝卢的日记,还有一些贝卢小心保存的沈家资料。
  钟应他们清点资料, 发现贝卢保存的全是沈聆的早期读物。
  《乐府诗集》《神奇秘谱》《汉书》,一本本民国时期的线装书, 算不得什么珍贵古籍, 更不可能有沈聆的研究心得。
  一箱一箱资料、日记搬进来, 堆满了酒店落脚的空隙。
  钟应拿出一本随手翻看, 就见到了字里行间稚嫩的笔迹,足够证明写下这些注释的沈聆, 当时年岁不大。
  他奇怪的问道:虽然这些都是沈先生的书,但是里面全是中文, 字迹跟沈先生的也不一样, 贝卢为什么不放到博物馆去?直接说自己淘到的民国旧书好了。
  樊成云听了, 笑道:也许是他自己留着想看的, 他认得沈先生写的中文。
  钟应诧异的看着师父。
  他以为贝卢看不懂沈先生的书信,才会始终相信民国大使的翻译, 编造自欺欺人的故事。
  此时却发现事实和他想象的截然不同。
  钟应问道:师父, 你怎么知道贝卢认得中文?
  樊成云走过去, 捡起贝卢的厚重日记,软封包绒的质地,纸页翻起来有哗哗响动。
  平时我和贝卢闲聊,提起的诗句、名曲, 他都不需要我特地再翻译解释。偶尔我送的古籍或者字画,他也都照常收下, 还能点评几句。
  如果他不懂中文, 应该是随时带着懂中文的翻译。
  樊成云想了想, 推测道,至少,应该学过最简单的识字。
  至于沈先生的信
  他捧着日记,盯着里面的意大利字句,长长叹息,恐怕他也是反复品读,欺骗自己这是跨海友谊的证明,几十年过去,自己都信了。
  酒店房间安静,师徒两人各坐一边,慢慢翻看莱恩送来的东西。
  十弦琴端正摆放在靠窗的位置,安静的聆听着纸页翻动的声音,沐浴着意大利耀眼的阳光。
  钟应在看《乐府诗集》。
  他从小就看遗音雅社留存的资料,里面的内容大多是沈聆二十岁后撰写的,语气格外学术。
  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年纪更轻、心性稚嫩躁动的小沈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