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番外 定风波(十九)(2 / 5)
偏偏如今上官家自己提了,他们都亲口说尉迟钦得的是软脚瘟,那大家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上官穗数月前求出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再然后,上官家也有人生了病。
是上官昭仪的祖父母。
可那两位老人,在上官昭仪生了六皇子后,成日被族人吹捧,喝酒吃肉。
还记得当年尉迟圭的祖母是怎么死的么?
得知孙子发达的喜信,平素贫苦惯了的人,突然吃起大鱼大肉,结果无福消受,才引发旧疾而死。
上官昭仪的祖父母,亦是如此。
偏偏上官家人不承认,非说是升平公主强行封禁,不许求医,才害死他们。
而后面老人要下葬,也是他们家人怂了,谁都不敢出头揽事,操办丧事。
如今这时局,官府也不让大操大办。就算是硬要操办,亲朋好友也怕染病,不会有太多人上门,肯定冷清。
重点,那就收不到礼金银子!
没有好处,又要担风险的事情,谁愿意来办?
可他们又怕不管,落个不孝的名声,才故意来怪许惜颜。
说什么全是升平公主说的,所有死人必须火化,还要放石灰埋葬,他家不想委屈了老人,才硬顶着没办丧事云云。
这不是歪曲事实,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许惜颜是要求对病死之人另行处置,但几时这般不近人情,要求所有人都如此了?
再说便许惜颜不说,从前乡下有人得了会过人,不太好的病,也是要烧了,放石灰埋葬的,连坑都挖得比寻常人更深。
这么理所当然,连乡下老农都知道的事,怎么如今许惜颜来做,就成了她特别狠心,特别过分了?
听说他家还给一个在外县求学的子弟,听说那也是个书呆子,去信去东西,让人进京告状去了。
贺大人知晓,几乎没给上官家气死!
如今宁州是个什么样儿,他们还不清楚么?
不说帮忙,还要上京告黑状,这也太自私了。
之前他是忙着赈灾,没工夫搭理这起子小人,如今得许惜颜提醒,那他真要回去写个奏折,跟皇上说道说道了。
只贺大人起身告辞了没一会儿,脚还没走出宁州书馆的门,却又被匆匆追出来的丫鬟,重请了回去。
一照面,就见许惜颜的身边,已经多了一只白鹰。
贺大人知道,这是升平公主养来传递消息的,可叫他来做什么?
许惜颜手上拿着一封信,面带疲备与深深无奈,却直言不讳。
“上官家人已经去到京城,把状告到御前。恐怕不日京城就有旨意传来,要如何应对,大人还需提前想个对策才是。”
什么? ↑返回顶部↑
上官穗数月前求出家,也完全可以理解了。
再然后,上官家也有人生了病。
是上官昭仪的祖父母。
可那两位老人,在上官昭仪生了六皇子后,成日被族人吹捧,喝酒吃肉。
还记得当年尉迟圭的祖母是怎么死的么?
得知孙子发达的喜信,平素贫苦惯了的人,突然吃起大鱼大肉,结果无福消受,才引发旧疾而死。
上官昭仪的祖父母,亦是如此。
偏偏上官家人不承认,非说是升平公主强行封禁,不许求医,才害死他们。
而后面老人要下葬,也是他们家人怂了,谁都不敢出头揽事,操办丧事。
如今这时局,官府也不让大操大办。就算是硬要操办,亲朋好友也怕染病,不会有太多人上门,肯定冷清。
重点,那就收不到礼金银子!
没有好处,又要担风险的事情,谁愿意来办?
可他们又怕不管,落个不孝的名声,才故意来怪许惜颜。
说什么全是升平公主说的,所有死人必须火化,还要放石灰埋葬,他家不想委屈了老人,才硬顶着没办丧事云云。
这不是歪曲事实,睁着眼睛说瞎话么?
许惜颜是要求对病死之人另行处置,但几时这般不近人情,要求所有人都如此了?
再说便许惜颜不说,从前乡下有人得了会过人,不太好的病,也是要烧了,放石灰埋葬的,连坑都挖得比寻常人更深。
这么理所当然,连乡下老农都知道的事,怎么如今许惜颜来做,就成了她特别狠心,特别过分了?
听说他家还给一个在外县求学的子弟,听说那也是个书呆子,去信去东西,让人进京告状去了。
贺大人知晓,几乎没给上官家气死!
如今宁州是个什么样儿,他们还不清楚么?
不说帮忙,还要上京告黑状,这也太自私了。
之前他是忙着赈灾,没工夫搭理这起子小人,如今得许惜颜提醒,那他真要回去写个奏折,跟皇上说道说道了。
只贺大人起身告辞了没一会儿,脚还没走出宁州书馆的门,却又被匆匆追出来的丫鬟,重请了回去。
一照面,就见许惜颜的身边,已经多了一只白鹰。
贺大人知道,这是升平公主养来传递消息的,可叫他来做什么?
许惜颜手上拿着一封信,面带疲备与深深无奈,却直言不讳。
“上官家人已经去到京城,把状告到御前。恐怕不日京城就有旨意传来,要如何应对,大人还需提前想个对策才是。”
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