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3 / 4)
程流云要到前线去了。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程园毕并不反对自家的子孙后代去学习真正的本事,但是去打仗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文贵武贱的传统早已根深蒂固,程园毕绝不希望自家儿孙成为赳赳武夫。
“老太爷多虑了。”教书先生笑道:“前番老太爷曾不止一次的提到令孙,从他所学的专业来看,就算真的去了前线,也不是行军打仗的将士,而是正经的文职人员,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治理地方的官员……”
打仗,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军人的事情。
尤其是李吴山对大食国的战争,这是典型的国战,早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李吴山就已经做好了总体战的准备。
这场战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掠夺和攻伐,而是要进行有效占领,逐渐消化占领区,追求的就是长治久安,一定需要文治武功并举才行,这就注定会需要大量的文职人员和其他非作战人员!
但这已然不能让程园毕满意。
就算是他李吴山战胜了大食国,就算他开疆拓土极大的扩张版图又有什么用?据说那万里之外的大食国多是戈壁荒漠,而且大多是些没有开化的胡人,说不准哪天就又反叛了呢。
对于西域的征服战争,李吴山绝非先例,汉唐时期就曾经做过,毕竟西域都护府是铁一般的事实。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西域还不是又丢了?
当年的黄金家族够厉害了吧,灭国无数拓土万里,据说打到了极西之地,不照样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么?
在程园毕为代表的这些人心目当中,只有汉地十八省才是基础,才是真正的上国天朝,其他那些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根本就不值得去占领,尤其是在花费很大代价的情况下那就更不值得了。一个弄不好,就会重现汉武帝后期的情形,穷兵黩武逞一时疆域之强,终究会落个国弱民疲的结果。
哪怕单纯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程园毕也不赞同这场战争。
就算程流云不是一线作战人员,就算他不会有身死疆场的危险,就算他能成为占领区的官员,对于整个程家而言都是不划算的。
以程家的势力和影响力,以及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想给后世子孙谋个一官半职真的不要太轻松,偏偏要去那种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去做一个胡官,根本就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程流云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我知道吴山军校是什么样子。”教书先生很有把握的说道:“每一个进入到吴山军校的人,都是踌躇满志的菁英,他们之所以去军校,根本就不是为了当官,而是怀着壮志雄心,是为了践行理想实现信仰,与功名利禄无关。”
对于整个军校体系而言,真正的核心从来就不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先进技术,甚至不是对于战争模式的一再颠覆和强大的战斗力。理想和信仰才是最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与绝对核心。
每一个军校生,都是一个不同程度的理想主义者。
在实现“我族长兴”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是一种专属于豪强男儿的浪漫,是最先觉醒者的浪漫,他们走在历史的最前沿,充满了引路者的骄傲和自豪。
每一个军校生都深深的知道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崭新的力量,是民族的新鲜血液。他们和遵循传统的父辈不是一种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之后,程流云早已深深的意识到了一个事实:自己身后的那个庞大家族,其实充满了老旧的和注定会历史淘汰的东西。这无关于品行和私德,而是眼界上的,是思想层面上的东西。
不经历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思想风暴,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小友,你我比邻这么多年了,我看你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总共教导出多少学生了?”
年轻的教书先生的回答准确无比:“七百六十人整。”
“在这七百六十人当中,可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
在程园毕的心目当中,所谓的出类拔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比如说出仕为官,比如说文采卓然,或者成为一方豪富。
“我不知道。”教书先生很坦率的说道:“据我所知,应该没有吧。”
他教导出来的这些个学生,并没有人们心目当中的那种“成功人士”,既没有出现几个当官的人才,也没有那种能够写出精彩绝艳华丽诗篇的才子,他们全都是普通人,最普通的那种普通人。
或者是继续俯首耕种的农夫,或者是摆弄技艺的工匠,或者是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他们在这所义学堂中读书认字,开蒙开智,然后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或是为了生计而辛苦奔波,或是早早的娶妻生子,总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父辈并没有什么不同。 ↑返回顶部↑
作为一个典型的文人,程园毕并不反对自家的子孙后代去学习真正的本事,但是去打仗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
文贵武贱的传统早已根深蒂固,程园毕绝不希望自家儿孙成为赳赳武夫。
“老太爷多虑了。”教书先生笑道:“前番老太爷曾不止一次的提到令孙,从他所学的专业来看,就算真的去了前线,也不是行军打仗的将士,而是正经的文职人员,以后很有可能会成为治理地方的官员……”
打仗,从来都不仅仅只是军人的事情。
尤其是李吴山对大食国的战争,这是典型的国战,早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李吴山就已经做好了总体战的准备。
这场战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掠夺和攻伐,而是要进行有效占领,逐渐消化占领区,追求的就是长治久安,一定需要文治武功并举才行,这就注定会需要大量的文职人员和其他非作战人员!
但这已然不能让程园毕满意。
就算是他李吴山战胜了大食国,就算他开疆拓土极大的扩张版图又有什么用?据说那万里之外的大食国多是戈壁荒漠,而且大多是些没有开化的胡人,说不准哪天就又反叛了呢。
对于西域的征服战争,李吴山绝非先例,汉唐时期就曾经做过,毕竟西域都护府是铁一般的事实。但那又有什么用呢?
西域还不是又丢了?
当年的黄金家族够厉害了吧,灭国无数拓土万里,据说打到了极西之地,不照样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么?
在程园毕为代表的这些人心目当中,只有汉地十八省才是基础,才是真正的上国天朝,其他那些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根本就不值得去占领,尤其是在花费很大代价的情况下那就更不值得了。一个弄不好,就会重现汉武帝后期的情形,穷兵黩武逞一时疆域之强,终究会落个国弱民疲的结果。
哪怕单纯从个人利益角度考虑,程园毕也不赞同这场战争。
就算程流云不是一线作战人员,就算他不会有身死疆场的危险,就算他能成为占领区的官员,对于整个程家而言都是不划算的。
以程家的势力和影响力,以及盘根错节的人脉关系,想给后世子孙谋个一官半职真的不要太轻松,偏偏要去那种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去做一个胡官,根本就是舍本逐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程流云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我知道吴山军校是什么样子。”教书先生很有把握的说道:“每一个进入到吴山军校的人,都是踌躇满志的菁英,他们之所以去军校,根本就不是为了当官,而是怀着壮志雄心,是为了践行理想实现信仰,与功名利禄无关。”
对于整个军校体系而言,真正的核心从来就不是那些层出不穷的先进技术,甚至不是对于战争模式的一再颠覆和强大的战斗力。理想和信仰才是最重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础与绝对核心。
每一个军校生,都是一个不同程度的理想主义者。
在实现“我族长兴”这个终极目标的过程中,每一个举动都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那是一种专属于豪强男儿的浪漫,是最先觉醒者的浪漫,他们走在历史的最前沿,充满了引路者的骄傲和自豪。
每一个军校生都深深的知道自己是这个时代最崭新的力量,是民族的新鲜血液。他们和遵循传统的父辈不是一种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教育之后,程流云早已深深的意识到了一个事实:自己身后的那个庞大家族,其实充满了老旧的和注定会历史淘汰的东西。这无关于品行和私德,而是眼界上的,是思想层面上的东西。
不经历一场狂风暴雨式的思想风暴,根本就无法意识到这一点。
“小友,你我比邻这么多年了,我看你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总共教导出多少学生了?”
年轻的教书先生的回答准确无比:“七百六十人整。”
“在这七百六十人当中,可有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
在程园毕的心目当中,所谓的出类拔萃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人士,比如说出仕为官,比如说文采卓然,或者成为一方豪富。
“我不知道。”教书先生很坦率的说道:“据我所知,应该没有吧。”
他教导出来的这些个学生,并没有人们心目当中的那种“成功人士”,既没有出现几个当官的人才,也没有那种能够写出精彩绝艳华丽诗篇的才子,他们全都是普通人,最普通的那种普通人。
或者是继续俯首耕种的农夫,或者是摆弄技艺的工匠,或者是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他们在这所义学堂中读书认字,开蒙开智,然后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或是为了生计而辛苦奔波,或是早早的娶妻生子,总之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父辈并没有什么不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