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小友老友(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种人,从来就不在乎金钱和个人待遇,作为李吴山的学生,他们全都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全都拥有坚定的信仰。
  这种人,可以数十年如一日的普及义学堂,却仅仅只拿着微薄的补贴。若是说他想有了求利的心思……那绝对是对理想主义者的莫大侮辱。
  再者说了,就凭他的见识和本事,随随便便做点什么不比耕田种地更实惠呢?
  “你说的那方地是小事情,自然可以佃给你,就算是白送都没有问题,但你必须老老实实的告诉我,你到底想用那块地做甚?”
  “真的是耕种!”教书先生老老实实的回答道:“教书之闲暇,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耕种,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种事情不可能撒谎,也没有必要撒谎,以这位教书先生的为人和胸襟,更加的不可能撒谎。
  “耕田种地?能有多少收成?我就不信了,你们的李大帅会缺那几斗米粮。”
  李吴山再怎么穷困,大旗军的财政状况再怎么窘迫,也不至于让远在江南的教书先生们去给大户人家当佃户吧?
  “虽是耕种,却与米粮无关。”教书先生说道:“晚辈之所以要佃老太爷的田地,不是为了种稻种谷,而是要栽培一些红绿木树苗。”
  种树苗子?
  这事听着就玄乎。
  能外放到江南的义学堂中教书的,绝对就是吴山军校中的俊彦之才,至少也是有功人员,怎么会去种树苗子呢?
  那完全就是农夫的事情,让吴山军校的高材生去做,绝对是大材小用了!
  “老太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教书先生笑道:“这红绿木非同一般,用处大的很。”
  直到现在,程园毕都不知道他口口声声说的“红绿木”到底是什么玩意儿,而是本能的认为是桃柳槐杨一般的树木。
  那确实是树木,但却绝不一般。
  所谓的红绿木,其实就是金鸡纳树的“中文名”,是一种很通俗的称呼。
  金鸡纳霜,可以治疗腐血症,还有一定的消炎效果,尤其对于疟疾、肠痧等急性病有着神奇的效果,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药物了。
  因为金鸡纳霜的嫩叶是红色,长老了之后就会变成碧绿,所以才得了好“红绿木”的俗称。
  这种植物不大适应北方的物候,所以李吴山才想到先在南方开辟几块“试验田”,进行前期的培育。若是效果还是不行,那就只能搬到缅甸、暹罗、安南等占领地去了。如果不能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就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获得,这会极大的受制于人。
  原来是试种新的药草,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自古以来这治病救人之事就是绝对的善举,程园毕没有理由拒绝,虽然一直都和李吴山不对付,但是作为一个名古典的儒家人士,这点风骨和觉悟程园毕还是有的,他哈哈大笑着说道:“若是他李吴山亲口对我提起这事情,未见得我就会把地佃给他用,但小友你说起来,那就不一样了,这个面子总是要给的……哦,对了,我听说李吴山对西边的大食国用兵了,你知道这个事情的吧?”
  李吴山对大食国的战争早就已经开始了,连街边卖臭豆腐的小商贩都已经知道,这么大的事情程园毕不可能不晓得,只是故意做出一副“我刚刚听说”的样子而已。
  “知道。”
  “我也是听家里人说的……”程园毕有些不满的说道:“我程家世代从文,好歹也算是书香门第了,却出了个不孝子,也是老朽治家无方啊,真是愧对祖宗……”
  程园毕口中的这个“不孝子”当然是特指他的孙子程流云。
  程流云是偷偷摸摸跑到吴山军校去的,根本就没有征得家长的同意。
  在这些年当中,程流云时常会给家里人写信,但程家人却从不回信,程园毕始终无法接受孙子弃文从武的行为,尤其是他私自离家出走去投靠自己的宿敌李吴山,这让他觉得很没有面子,简直就是颜面扫地。
  在这些年当中,随着程园毕和这个教书先生的频繁接触,逐渐为军校生的开阔视野和卓越见识所折服,总是在潜意识里把这位年轻的教书先生看做是自己的儿孙辈。
  程流云若是真能学有所成,达到这位教书先生的境界,程园毕未必不能接受,至少他的态度会从以前的极力反对改为默许。但接下来程流云的一封家书却让他大为不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