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九章 板上钉钉(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马上照办!
  足足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才终于在十位老师的“指导”之下,将朱长生的“毕业论文”第二稿书写完成。
  为了谨慎起见,这次并没有如上次那样给黄得功“内部审阅”,而是先给北边的李吴山发了一份。
  十二天之后,经过李吴山亲笔“斧正”的第三稿传了回来。
  直接采用经过李吴山亲自修改的第三稿为蓝本,马上又作了一篇当做是定稿,上呈当今天子。
  天子在这片文稿上只批示了一个字:赞!
  虽然这个“赞”字明显是长平公主的笔迹,但既然是用天子的名义做出了肯定,那就代表是定稿了。
  按照传统,这篇《毕业论文》还应该由朝廷再做审议、校对,但翁皇后却显得有些着急了,想要马上明发天下,最终还是被众
  人阻止住了。
  如此重大的事情,当然要走完整个流程,不可忽视任何一个微小的细节。
  其实,这也就是走个流程而已。
  以黄得功为代表的“后党”“外戚”肯定不会反对,而且绝对会极力首肯大加赞赏,而皇帝本人已经做出了批示,又经过了李吴山
  这个最大的地方实力派人物的认可,谁会傻到冒着和大半个大明朝做对的风险去纠结一些细小的“不足之处”呢?
  仅仅只过了四天,这篇《生民论》就作为朱长生的出阁之作明发天下了。
  这预示着,朱长生的继位已经完成了理论上的一切流程,只剩下最后的具体实施。
  “明年的春闱……朕意暂时取消,拖到秋后再开,皇嫂意下如何?”
  当皇帝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翁皇后依旧保持着以往的低调和“不干预”做法:“开科取士是为国选才,乃国之大事,岂有后宫干
  涉之理?”
  皇帝当即就笑了:“眼瞅着就要进腊月了,还说什么干涉不干涉的?这事需得与皇嫂商议。”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明年的秋天,朱长生就是大明朝的新一代君主了,而你则是临朝参政的皇太后,这么大的事情必须和你商
  议一下。
  这是皇帝第一次和翁皇后商议国家大事,同时也代表着他用一个很认真的态度在和未来的皇太后商议具体的朝堂之事。
  虽然一直都想着成为皇太后,但是真到了这个时候,翁皇后反而犹豫了,她甚至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取消明年的春闱,改作秋闱,绝不仅仅只是延迟一次科举那么简单,其中暗含深意:一般情况下,新皇登基之后,为了拉拢天
  下的读书人,同时也是为施恩四海,都要是开恩科的。
  春天刚刚考过一场,马上就又开恩科,不仅流程上麻烦,体制上也有说不过去。还不如并做一场科举考试,直接开恩科。
  翁皇后明白这一层意思,但她却不知道应该如何作答。
  若是直接表示同意,似乎显得自己太过于心急,急着让儿子登上皇位,好像很着急的要把现在的这位万岁扫地出门一样。若是
  表示否定的话,似乎又显得过于消极:再有大半年的时间,你就是临朝参政的皇太后了,连这么大的事情都没有主张,还怎么
  做一个实权太后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