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决战邯郸(四)(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万里晴空,一碧如洗,初升的朝阳,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黄。
  在美丽而又宁静的晨光中,本应开始新的生活,遗憾的是却被战争的杀气所代替。
  双方将士的盔甲刀枪鲜明耀眼、光辉夺目。
  默默肃立在阵前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出,如一尊尊石刻泥塑的雕像。
  他们将去杀人,他们也将被杀。
  面临生死之间的拼争,在那茫然的目光后面,他们的头脑里在想什么?
  父母兄弟、妻子儿女?
  升官发财、报仇雪恨?
  光荣耻辱、童年的乐趣、初恋的甜蜜?
  一个人活着,可以想的事情很多很多,能层出不穷;一旦死去,便万事皆休,四大皆空了。
  但作为一个军人,受命则忘其家,闻鼓而忘其身。
  在临阵前为了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却从容接受生死的选择。
  也许他、他们已经什么都不想……
  在肃穆地两军阵前,按当时的惯例,双方的主帅在交战前还要以“礼”相见。
  尤其是信陵君这样名满天下、与国君们都称兄论弟的贵公子。
  王龁尽管身任秦国大将军,但身份、地位仍要比人家低一大截;
  所以措词更要谦逊,否则就是“无礼”,会受到世人的耻笑鄙视。
  当然,“谦逊”并不等于卑微,需要掌握分寸,以免有失国体,所以当时的军人,尤其是军官,并不好当。
  应该由王龁先致词:
  “公子,臣甲胄在身不能全礼,望乞恕罪。
  王龁一介武夫,今天能与您共观两军将士的较量实在是万千之荣幸;
  但兵乃凶事,干戈交加,各为其主,倘有冒犯,失敬之处,还请您原谅。”
  这就是说:
  一会儿打起来,无论是你的部下还是你自己受伤被杀,都是我们“失手”而非对你的“不尊敬”。
  话是挺客气,却充满了骄狂之意,他根本就没考虑自己有可能打败仗。
  信陵君也微笑着拱手还礼:
  “将军一个月内拨上党十七城,三战而抗赵卒四十万,威名远播,今日相会,无忌也深感荣幸。
  但是卿为拓秦之疆土,建战士之功勋,无忌欲拯邯郸百姓于水火,各遂其志耳。
  就是血肉横飞、尸骨成山也心甘情愿。
  无忌与八万子弟便化为泥土犹拜谢秦王之赐,所以还请将军不要手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