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豁出去了(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冯谖伸手拉住他:
  “朱先生别上火,让我向公子解释:
  您为什么怕给魏国招来灾难?根源还是来自畏惧秦军不可战胜的怯懦心理。
  这种心理不仅安釐王和各国有,也潜藏在您和许多将士的意识中。
  每提到与秦作战,先怀‘必死’的决心,看似勇敢,其实正是怯懦心理的反映。
  不把它彻底清除,到了战场上我们就要打败仗。
  秦军虽然凶悍,实际上并非坚不可摧。
  过去,就有过许多战胜秦军的实例,而且最突出的是‘阏与之战’,赵奢以五万人击溃秦军二十万。
  各国与秦战之所以吃败仗,很多原国是自己造成的:
  如当年公子卬失西河,是因为他太轻信自己是敌人的‘故人之情’。
  在两军对垒之际还去扯交情、套近乎,结果受了商鞅的骗在酒席上当了俘虏,五万大军不战而降;
  楚国也是从怀王时就一次又一次的上当,把边境国防拱手让敌,秦军才能长驱直入捣其腹心;
  长平之战震惊天下,更加重了人们的‘恐秦症’。
  但如果不撤下廉颇重用赵括;
  如果赵括不好大喜功,轻敌冒进,不刚愎自用,多听听别人的不同意见;
  如果赵括不妄自尊大,对部下顺存逆亡,以至上下离心,白起再勇也不能使四十万赵军毁于一旦!
  所以,要想战胜敌人,必须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
  患了‘恐秦症’,先从内心就畏惧对手,认为自己注定要失败,这样又怎能战胜敌人?
  当年赵国马服君有一句名言:
  ‘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勇相斗智者胜。’
  这就是说,战斗凭的是敢于压倒敌人的勇气。
  尤其是统帅,更要展现大无畏的气概,才能坚定全军将士们的胜敌信心。
  主将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动摇,部下都会随之而泄气;
  勉强上了战场,也是稍有失利一哄而散、望风而逃、溃退千里、不可收拾,更助长了秦军的气焰。
  楚、韩、魏与秦战,几战几败,大部分都败在这个‘怕’字上。
  当然,敢于战胜敌人,并不等于盲目轻视敌人只靠勇气去鲁莽蛮斗。
  有‘勇’还要有‘谋’,这就是所谓‘智者胜’。
  秦国兵力雄厚,战斗力强是事实。
  所以侯先生不让您只率三千子弟去与秦人拼命,而出奇谋窃符夺军;
  仅八万魏军,仍无胜敌的把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