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豁出去了(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我们又说服各国联军对敌,同时又慎重详细地制订了作战计划,我们并没有像赵括那样纸上谈兵。
  请您回想,我们从战略到战术,每个环节每一步不是从实际出发?
  可有什么疏漏不慎之处?
  这难道还不能成为我们胜利的保证吗?
  如果您连对自己都不敢相信,那可就真的要失败了!
  也许您还顾虑各国会不会中途背约。
  我认为以往的联盟流产的关键是以‘利’聚,大家都想从中得到好处;
  自然就要像小商贩似的,见利一拥而上,争先恐后;遇害背信弃义,一哄而散。
  今日之盟则是公子以‘义’而结,毫无利己之私;
  境界高,人心服,凝集力强,除非有人行‘大不义’之举,轻易不能败之。
  当然,由于秦积威已久,各国对秦作战并非勇气十足,仍存观望之意。
  顺则进,逆则退,再所难免。
  所以,必须由我军先向敌人发动最猛烈的攻击。
  让他们看到秦军并非是不可战胜的‘神兵’,才能鼓起他们的勇气。
  最怕秦国的,也最恨秦国,一旦看到‘老虎’可以打,他们打起来甚至比我们还要凶猛。
  在此之前我们会处于最艰苦的劣势,但到那时秦军就会被围攻,会动摇。
  之所以说是‘到了关键时刻’,是因为现在各国都在观望我军。
  我们勇往直前,他们绝不会落后;
  我们如果后撤,他们将跑得更快。
  而抗秦大业,则从此一蹶不振,这关系到天下的兴亡啊!
  朱先生怎能不急?”
  朱亥哼了一声:
  “我还得补充几句。
  也许您担心战机瞬息万变,总会发生事前难以预料的情况。
  所以对战争的胜负,谁也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必隐讳,您的担心有道理,我们一旦战败,势必全军覆没,魏国肯定会遭到残酷的报复。
  但是,就算公子不再‘引火烧身’撤回大梁,继‘合盟’被毁、赵国灭亡之后,难道秦王就会从此休兵不再扩张?
  您应该知道,他不会给魏国的宗庙社稷、百姓国土以更长时间的太平,仍然会挥师南下。
  到那时,您可就一点儿抵抗的力量也拿不出来了。
  灭国家、覆社稷的劫数仍然难逃,到那时,您的良心就安宁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