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4 / 9)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相当多的工人一个月收入三四十。
  临时工和一级工十多二十多。
  假如在非繁华路段买个老破小,一千块也足够了。
  不怪现在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入雨后春笋。
  俞向安计划着,“接下来就可以弄起批发了,小摊车也可以,不过这个先推后。”
  批发就是批发卤味给散户销售,她定一个价给他们,他们想自己卖多少,甚至自己定价都是自由的。
  小摊车的利润很明显,店面地点在这里定的,但是小摊车它是流动的,去人流量多的地方,分分钟。
  但是人手是一个问题。
  她现在招收了四个人。
  齐小惠,家住附近返城的知青,因为住不开,和丈夫一人带着一个孩子分别住在婆家娘家两边,找不到正式的工作,但为人勤勉爱干净,算数过关,动作利索,看着是个爽利人,现在负责卤味店,给人装盘打包收钱。
  顾南风,同样是回城的知青,他是原配生的孩子,当初的工作给了后妈生的儿子,负责火锅店的收账、迎来送往。
  魏福妮,回城知青,有儿有女,拖家带口,同样生活艰辛,火锅店和卤味店的服务员。
  陆笑,才满十六岁的小伙子,跟着俞向安在厨房打杂。
  现在的政策不允许私人招收超过六个人,很多人觉得超过了那就是资本家了。
  所以俞向安暂时不打算再招收人手。
  出头鸟不好当。
  ***
  每天早上,一大早的就会有人等在卤味店的门口,手里拿着桶或者盘,都是大容量的。
  他们是来批发的。
  每次提前一两天过来登记,说明自己要的种类和数量,到了日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拿到货了之后,他们就会分散开,去别的地方兜售。
  本钱低也能做这一行。
  卖不出去,还能自己吃。
  来批发的,大都是知青,也有把工作给孩子顶班了的大娘大爷。
  不管是谁,只要是正经做生意的,都卖。
  火锅现阶段还做不到,卤味就不一样的了,本身冬天就能保存较长时间,带去哪里很方便,等到批发的行当一做起来,当月的净利润就到了三千。
  跟利润形成对比的,就是他们的辛苦劳累程度也翻倍了。
  火锅主要就是材料的清洗、分装,其他的还好,锅底调料俞向安都是准备好的。
  卤味也还好,她把最开始的卤汁做好了以后,就比较简单了,但是不停地看着火候,还有放入材料也是一件麻烦事。
  陆笑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