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2 / 4)
婧怡想了想,突然自言自语道:“仿佛听人说起过,武英王妃出身成国公府,是现任成国公的姐姐……”
算起来,便是蒋雪雁的姑母。
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人和事串连在了一起,隐隐约约,指向一个目标。
婧怡忽然站起身来,大步往外走去:“去书房!”
还未走出门来,便见碧瑶兴冲冲跑进门来,大声道:“姑娘,吏部来了公文,咱们家老爷补了户部给事中,正五品,即日上任!”
婧怡的脚步生生顿住……正五品,比先前还高了一级,又从翰林院的虚衔调入六部任实职。
如果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干,三年任满考评得个优,说不定还能升入从四品。再放去地方上历练几年,回京做个三品大员是看得见的。
碧玉担忧地望着婧怡,见她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紧抿,眼中渐渐露出忿然之色,不禁提高了声音问道:“姑娘,咱们还去不去书房了?”
婧怡回过神来,冷笑一声:“去,自然要去。”
话音刚落,却又见绿袖跌跌撞撞跑进门来,虽没有碧瑶那般喜怒形于色,说出来的话却更加石破天惊:“丰阳郡主来了,正在前厅……来提亲!”
……
……
前厅,
“什么!”王氏惊得几乎跳起来,“武英王府的四公子,不是已经死在战场上了么!”
丰阳郡主闻言,面色一寒,尚未开口说话,她身边坐着的一位穿官绿色比甲、青色袄裙的中年嬷嬷已站起身来,冷声道:“陈太太慎言,四公子只是下落不明,说什么死不死的!四公子在战场上抛头颅撒热血,您却在这儿空口白牙地诅咒,不说罪不罪过,可还有半分良心?”
王氏面色雪白、身体轻颤,哪里还说得出半句话来?
那中年嬷嬷便又道:“贵妃娘娘身份贵重,不好随意出宫,才派奴才前来贵府。奴才虽只是个下人,但今日代表的却是娘娘,”顿了顿,缓和了神色道,“娘娘本可请皇上下旨赐婚,但想着结亲乃为结两姓之好,还是照着民间习俗,三媒六礼地更为妥当……若非四爷是娘娘最心疼的侄儿,贵府哪有这样的体面?”
王氏只觉双腿发软,一跤跌回椅中,口中只是喃喃“体面、体面”。
把怡姐儿嫁给王府公子、贵妃侄儿,是体面,是体面。可那是个死人啊,是要将她心肝肉一样的女儿嫁去结阴亲!
别说只是个王爷之子,便是王爷,便是皇帝老子,她也不肯!
因又摇摇晃晃站起身来,挣扎着道:“多谢娘娘的美意,我家婧怡相貌粗陋、才学浅薄,实在配不上沈四爷。”
丰阳郡主原本正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品茶,听王氏这样说,才放下茶盏,悠然道:“亲家太太,想必你是误会了,我和贵妃娘娘岂是那无礼唐突之人,怎么会贸然上门提亲?”见王氏面露不解之色,便接着道,“儿女们谈婚论嫁,为了大家的体面,都是先使相熟之人前来说和,若不肯便就此作罢;得了准信儿,才会请媒人上门正式提亲。”她嘴角露出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笑容,一字一句道,“早在十数日前,我已请了三弟妹、也就是你家姑太太上门说相,她那时告诉我,亲家老爷当场便满口应承……哦,对了,前日你们来我府上,亲家老爷偏巧遇上四郎的爹,不仅主动提起了两家婚约,还说要给二姑娘备一份厚厚的嫁妆呢!”
嗡地一声,王氏眼前一黑。
若非王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只怕她此刻已出溜到了地上。
丰阳郡主却不肯就此放过,故作惊讶道:“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亲家老爷没有和你说起?”
若有什么词可以形容王氏此刻的心情,大约就是……悔不当初、痛彻心扉、生无可恋了罢。
正是没理会处,却听见一个清清脆脆的声音自门口传来:“江大伯母要为我说什么亲事,怎不说给侄女听听?”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婧怡逆光而立,看不清面上神色,单听语声,却是冷静得过分。
丰阳郡主微微一笑,道:“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说给你也无妨……贵妃娘娘见你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心中十分喜欢,想为你和武英王府四公子保一桩大媒,只要你一嫁过去,就是王府正正经经的四少夫人,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只可惜,四公子失踪于西北战场,生死不知,只怕凶多吉少。”婧怡面色如常,说出的话却并不客气。 ↑返回顶部↑
算起来,便是蒋雪雁的姑母。
有一根看不见的线,将看似杂乱无章的人和事串连在了一起,隐隐约约,指向一个目标。
婧怡忽然站起身来,大步往外走去:“去书房!”
还未走出门来,便见碧瑶兴冲冲跑进门来,大声道:“姑娘,吏部来了公文,咱们家老爷补了户部给事中,正五品,即日上任!”
婧怡的脚步生生顿住……正五品,比先前还高了一级,又从翰林院的虚衔调入六部任实职。
如果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干,三年任满考评得个优,说不定还能升入从四品。再放去地方上历练几年,回京做个三品大员是看得见的。
碧玉担忧地望着婧怡,见她面色瞬间变得惨白,嘴唇紧抿,眼中渐渐露出忿然之色,不禁提高了声音问道:“姑娘,咱们还去不去书房了?”
婧怡回过神来,冷笑一声:“去,自然要去。”
话音刚落,却又见绿袖跌跌撞撞跑进门来,虽没有碧瑶那般喜怒形于色,说出来的话却更加石破天惊:“丰阳郡主来了,正在前厅……来提亲!”
……
……
前厅,
“什么!”王氏惊得几乎跳起来,“武英王府的四公子,不是已经死在战场上了么!”
丰阳郡主闻言,面色一寒,尚未开口说话,她身边坐着的一位穿官绿色比甲、青色袄裙的中年嬷嬷已站起身来,冷声道:“陈太太慎言,四公子只是下落不明,说什么死不死的!四公子在战场上抛头颅撒热血,您却在这儿空口白牙地诅咒,不说罪不罪过,可还有半分良心?”
王氏面色雪白、身体轻颤,哪里还说得出半句话来?
那中年嬷嬷便又道:“贵妃娘娘身份贵重,不好随意出宫,才派奴才前来贵府。奴才虽只是个下人,但今日代表的却是娘娘,”顿了顿,缓和了神色道,“娘娘本可请皇上下旨赐婚,但想着结亲乃为结两姓之好,还是照着民间习俗,三媒六礼地更为妥当……若非四爷是娘娘最心疼的侄儿,贵府哪有这样的体面?”
王氏只觉双腿发软,一跤跌回椅中,口中只是喃喃“体面、体面”。
把怡姐儿嫁给王府公子、贵妃侄儿,是体面,是体面。可那是个死人啊,是要将她心肝肉一样的女儿嫁去结阴亲!
别说只是个王爷之子,便是王爷,便是皇帝老子,她也不肯!
因又摇摇晃晃站起身来,挣扎着道:“多谢娘娘的美意,我家婧怡相貌粗陋、才学浅薄,实在配不上沈四爷。”
丰阳郡主原本正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品茶,听王氏这样说,才放下茶盏,悠然道:“亲家太太,想必你是误会了,我和贵妃娘娘岂是那无礼唐突之人,怎么会贸然上门提亲?”见王氏面露不解之色,便接着道,“儿女们谈婚论嫁,为了大家的体面,都是先使相熟之人前来说和,若不肯便就此作罢;得了准信儿,才会请媒人上门正式提亲。”她嘴角露出一丝若有似无的嘲讽笑容,一字一句道,“早在十数日前,我已请了三弟妹、也就是你家姑太太上门说相,她那时告诉我,亲家老爷当场便满口应承……哦,对了,前日你们来我府上,亲家老爷偏巧遇上四郎的爹,不仅主动提起了两家婚约,还说要给二姑娘备一份厚厚的嫁妆呢!”
嗡地一声,王氏眼前一黑。
若非王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只怕她此刻已出溜到了地上。
丰阳郡主却不肯就此放过,故作惊讶道:“这么重要的事情,难道亲家老爷没有和你说起?”
若有什么词可以形容王氏此刻的心情,大约就是……悔不当初、痛彻心扉、生无可恋了罢。
正是没理会处,却听见一个清清脆脆的声音自门口传来:“江大伯母要为我说什么亲事,怎不说给侄女听听?”
众人循声望去,便见婧怡逆光而立,看不清面上神色,单听语声,却是冷静得过分。
丰阳郡主微微一笑,道:“你是个有主意的孩子,说给你也无妨……贵妃娘娘见你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心中十分喜欢,想为你和武英王府四公子保一桩大媒,只要你一嫁过去,就是王府正正经经的四少夫人,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
“只可惜,四公子失踪于西北战场,生死不知,只怕凶多吉少。”婧怡面色如常,说出的话却并不客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