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锈色 第26节(4 / 4)
“老人家倒是坦白。”孟玚告诉孙荞,当日主要负责卷宗抄写的文书甲是彼时江峰知州的旧友,关系十分密切。他比梁文书年长,又有知州撑腰,梁文书照实记录的东西被改得七零八落:不仅划去了白姓少年郎的名字,连老五发现女眷身上仍有手镯没被夺走、发现足迹、发现凶刀与伤痕不吻合等等细节,也全都被去除得一干二净。卷宗在该详尽的地方尽量详尽,细致到找不出一丝一毫的毛病;而这种细致,恰巧就掩盖了某些地方的语焉不详。
无论是勘察现场的老五,还是只负责抄写的梁文书,都察觉孙荞可能背负冤情。官兵不再仔细调查,反正凶徒必定是孙荞,老五和大哥发现的种种疑点无法顺利上报,一一都被驳回。先离开知州的是带队的大哥,临走时叮嘱兄弟们应走快走,老五隔年便回乡了。卷宗一改再改,梁文书不得不挑灯熬油,重新抄写了一份更缜密更严谨的,所有证据都指向孙荞。
他年纪大了,糊涂了,抄得很慢很慢。最终新的那份被收归库中,旧的那份被他偷偷带回家里,告老还乡之前,他重新塞回了原位。
得知孟玚已经先去找过老五,梁文书问孟玚:他为什么不能坚持己见,原因可曾告诉你?
孟玚摇头。
梁文书点点头,接着说:那我也不能讲。
孟玚颔首:多谢梁先生,孟某已经知道了。 ↑返回顶部↑
无论是勘察现场的老五,还是只负责抄写的梁文书,都察觉孙荞可能背负冤情。官兵不再仔细调查,反正凶徒必定是孙荞,老五和大哥发现的种种疑点无法顺利上报,一一都被驳回。先离开知州的是带队的大哥,临走时叮嘱兄弟们应走快走,老五隔年便回乡了。卷宗一改再改,梁文书不得不挑灯熬油,重新抄写了一份更缜密更严谨的,所有证据都指向孙荞。
他年纪大了,糊涂了,抄得很慢很慢。最终新的那份被收归库中,旧的那份被他偷偷带回家里,告老还乡之前,他重新塞回了原位。
得知孟玚已经先去找过老五,梁文书问孟玚:他为什么不能坚持己见,原因可曾告诉你?
孟玚摇头。
梁文书点点头,接着说:那我也不能讲。
孟玚颔首:多谢梁先生,孟某已经知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