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么类似于凌烟阁那般的功臣阁,就可以立起来,想让有权的人不做恶事,就得把他们架起来。
  而且还能分化,他们怎么能成一个铁板?这以后不结党营私吗?他们的子孙还能蒙荫,不过不够聪明的话,在官场,还不如当富家翁,好歹没有生命危险。
  科举进来的是百家弟子,天然思想观念不同造就政治抱负也不同,墨家现在都学乖,去除一些过于不切实际,还绑架人的想法了。
  张不疑点点头,他想起报社里百家讨论的,“百家现在可卷了,他们很多小家甚至忙里偷闲去小学堂给男孩女孩们补课启蒙,给他们讲解自己家思想与用途,大家一看,本来学生资源就不多,还来这么抢,但人家做好事,他们又不能拦着,于是他们也派弟子去授课启蒙。”
  魏倩咳了咳,小家求生欲很强啊,也是,再不挣扎挣扎,他们哪有活路?孩子才是生源嘛。
  自从女孩也能科考,百家就盯上了她们,因为男孩们基本上,聪慧的,天才的,都被瓜分了,但女孩们没有啊,拔尖的多好?
  看魏相就知道了,她都不是墨家人,墨家只是沾上了边,就起死回生了。
  “卷点好,朝堂上也卷着呢。”
  卷这个字,还是魏倩经常用来吐槽,被张不疑学会了。
  “我娘说,我都二十七了,再过几年就老了,安歌就要抛弃我了。”
  魏倩:???
  “胡说,我怎会是那等见异思迁的人。”
  “是吗?”
  “当然,我们还要一起去大梁养老。”
  张不疑开心了,“那以后我当了留侯,留地治理也给安歌,你想建成什么样就建成什么样,咱们不想去大梁,可以去留地。”
  6。你爹知道你这么孝吗?
  张良的留地与魏倩的大梁一样,都是万户,汉初万户侯就这么几个。最重要的是,陈留挨着大梁,都是现代的开封地区,大梁的基建扩张,陈留这样的周边地区,完全可以做成风景区,适合游乐散心。
  魏倩应了这带孝子的承诺,果然孩子是无用的,看子房的逆子就知道了。
  “好,我觉得陈留很不错,反正离大梁很近,山清水秀,可以。”
  张不疑吃着桌上的菜,如今的菜式跟以前比,他觉得童年都受到了虐待。“好,还好我爹要了陈留,不然封地在其他地方就太不方便了。”
  太后大兴水利诏令一出,关中哗然。
  渭水畔的告示里,老农摸着招募令上鲜红的太后印玺,喃喃道,“每日现结工钱?这……这莫不是骗人去做苦役?”
  “阿爹,我去!”少年抢过话头,“隔壁陈大郎三年前建宫殿时应募,不光领了粟米钱银,还学了盖房打地基的本事,我也许能学
  学测水的本事!”
  老农看着自己有主意的孩儿,连连应声,“那也行,你当心些。”
  于是有官吏来解释,“放心吧老人家,这渠建起来,到时白渠既成,溉田至少四千五百顷,岁增粟百万石,你们田地就都有水了,这是大好事啊。”
  周边的人一看有官吏来解释,忙过来细问,什么情况?
  那官吏笑着说,“太后陛下欲引渭水东通黄河,使山东漕粮直抵长安。所以特设水衡都尉督工,免扰农时,征调刑徒代民夫,征民夫也是银钱给的。”
  “我们还要凿穿龙首原,解咸阳高地灌溉难题,到时候用井渠法,防水分蒸发,这样关中田地尽可灌溉。”
  “以夯土夹芦苇加固渭水堤岸,沿堤植柳树以固土,兼作灾年备荒粮。反正好处可太多了,大家不要有顾虑,这样就不必为水源打架了,总之都有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