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假如我有新衣服》
  《假如我住在城里》
  《假如我会骑自行车》
  在他们的作文中, 最遥不可及的梦想似乎就是从小小的宜波乡去到金沙江另一边, 三小时车程外的县城里。
  而问过时序后,祝今夏才惊讶得知,学校里几乎没有孩子离开过宜波乡——这个在于小珊口中, 司机稍微多踩一脚油门就能飙过的小乡村。
  “从出生起, 就一直在这里?”
  “一直在这里。”
  “连县城都没去过?”
  祝今夏反复确认, 答案都是否定的。
  “为什么不去?”
  “为什么要去?”
  时序说起今年年初的一件事。
  “六年级倒是有两个孩子出过省。今年春节过后, 刚开学,对口扶贫的学校邀请我们去参观。我带了两个成绩最好的孩子去浙江, 原以为见见世面是好事, 没想到回来之后, 成绩一落千丈。”
  他揉揉眉心。
  “穷人乍富, 不是好事。”
  孩子还小, 见到迥然不同的世界,却没有改变现状的能力,只会深陷巨大的落差之中, 心态失衡。
  这要是在大学里,祝今夏第一个关心的就是做心理辅导了没,但这是山里。山里连义务教育都靠强制进行,哪来心理辅导?
  连县城都没去过的孩子们生在山里,长在山里, 连自行车都没见过——山路重重,吃饱了撑的才在这骑自行车。
  于是他们的愿望也变得渺小起来:
  想要一辆自行车。
  想要一只篮球。
  想要一只书包。
  想要去一趟县城, 见识外面的世界。
  那个落后贫穷的县城竟然能成为孩子们眼里“外面的世界”……
  至此,祝今夏终于明白了阿包的忧虑,看上去大山限制的是孩子的口和腿,实则是他们的眼睛。
  口是表达能力。
  腿是行动范围。
  而眼睛是视野。
  视野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它决定了教育的上限,也决定了思想的边界。
  这让祝今夏想起电影学家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中提到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位导演为非洲土著拍了一个小电影,用五分钟的时间去介绍城市的各种繁华,呈现土著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现代科技与生活,想看看他们的反应。没想到视频放映结束后,所有人竟然都在讨论一只鸡,而导演甚至压根没有注意到自己的电影中竟然还出现过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