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额,不过别对范纯仁有太多因为范仲淹产生的滤镜,这哥们之所以站出来反对,倒并不是发了什么善心。
  支持他这么做的理由,更多是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冷静与理智,像他拉吕大防入伙的理由说得那样:
  岭南之路长满荆棘七八十年矣,今日重开,日后我们恐怕也难免有此下场。
  对,他只是在担心我们前面说的那个,政治底线的问题而已。】
  不同于范仲淹因为儿l子的旧党立场而内心复杂,向来脾气温和的赵祯听见这话,倒是眼前一亮,觉得对上了思维。
  不管是出于感性还是理智,范纯仁这出到底是留人一线生机,不想把整件事给做绝。和未来那新旧党越来越偏激的作风相比,确实就正对了赵祯的想法了。
  于是他乐呵呵地开口:“范卿,”
  讲范纯仁还得特意提一句范仲淹,这个待遇和前面范祖禹比起来就知道,这肯定得是亲儿l子没错了。
  “你养了个好儿l子啊!”
  赵祯的认可.jpg
  范仲淹哪怕心里还揣度着儿l子立场的理由,此刻口头上也得是接应着皇帝的夸赞的。
  只是在君臣一派和睦的气氛背后,他忍不住叹了口气,为了后世愈来愈混乱偏执的氛围。
  【除此之外,如果说在新党眼里,乌台诗案主要打击的不过是苏轼一个人而已,那么对于元佑旧党而言,车盖亭诗案是一场绝对的狂欢。
  除了蔡确本人被贬新州以外,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二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二奸”,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的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
  对司马光已经贬黜一轮的新党成员,他们进行追击贬谪;对尚且在朝的新党官员,他们降官警告。
  御史李常、盛陶、翟恩、赵挺之、王彭年因不上疏弹劾蔡确,中书舍人彭汝砺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都获罪而被罢官出外。
  这还不叫做党同伐异?
  哲宗上台后旧党没有好果子吃也是真的因果报应。】
  赵煦:太对了!
  可不就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
  年轻的皇帝冷笑一声,牙又有点痒痒。
  因为封驳诏书就获罪——那群胆大包天的官员有没有想过,那是谁给的权力?!
  更过分的还是御史部分,只是因为没有附和你们的提议就要被弹劾?
  好家伙,这个皇帝要不要给你们来当!
  朕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被指指点点,不听从谏言就要被指摘独断。而你们却都不同意起同僚的沉默来了!
  活该,全都活该被贬!
  要不是牵连太多,真该像章卿当初提议的那样,把他们都给杀了才好!
  【而在这样一场报复性清算中,苏轼的沉默,也许就成了章惇日后,心心念念要将对方流放岭南的想法源头。
  ——是,苏轼确实不是那个率先提议要将蔡确流放岭南的罪魁祸首,准确来说他和整场闹剧都没有什么关系。
  他只是沉默而已——面对整个官场日益混乱的、狂躁的、非此即彼的、攻击性强烈的气氛,完全不能适应的苏轼满心想着的都是如何外放、归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