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谢昭宁(重生) 第44节(2 / 4)
“如此,怕前朝仍有皇族血脉幸存于世……”霍长歌缓过片刻,闻谢昭宁今日所言,一时竟不能断定他是否已经知晓那位前朝公主的存在,故缓声试探道,“那位跑路的老皇帝,该不会三年抱俩,在民间又生出些——”
“死了,”谢昭宁立时答她,“他逃出京城没多久,便被一伙山匪围堵在山道上,为谋财而暗害了。”
“那如今这领头的,是当年侥幸遗存的皇家血脉,还是有人冒名——”见他内情熟知得如此详细,霍长歌遂狐疑又道。
她故意话未说尽,留了话尾与谢昭宁,却不料,谢昭宁此番却不接了。
昏暗室内,他俩面对面坐着,只隔着一臂距离,寂然无声中,便隐约可辨对方气息。
霍长歌见谢昭宁倏然沉默,呼吸之声也似乎不大顺畅,一副颇为挣扎的模样,便又觉不对:谢昭宁今夜所言虽并无漏洞,可她却总觉那段故事之中好像缺了一块儿,少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和环节……
可又少了谁呢?
霍长歌正蹙眉思忖,却听谢昭宁突然出声道——
“当年确实有条漏网之鱼,”谢昭宁轻声续上了霍长歌未尽之言,气息略有不稳,似边说边仍在踟蹰,仔细斟酌着字句,生怕吓到霍长歌一般,缓缓温声道,“前朝老皇帝胞弟——庆阳郡王,婚后无子,早年原是被过继于膝下一名皇帝幼-女,那尚在襁褓的公主于皇家玉牒之上未曾落下只字片语的记载,后又于庆阳郡王战死后便不知去向。可若按前朝旧制,若那位公主能长至成年,及笄时便会承其父名号,封为——庆阳郡主。”
霍长歌霍然抬眸:“?!!”
这也……这也当真太过于巧合了!
原前世被她坑杀的那位眼神冰冷死寂的前朝公主,不仅与她似有同一人生,竟还荣享同一封号……
“可这些你又如何知晓?”霍长歌忽得心念电转,细思恐极,下意识惊颤道,“既是未曾记录于皇家玉牒,三哥哥你又怎会晓得……不对,不对你不该知道这件事的……陛下不知,我爹不知,便是连杨太傅亦不曾知晓此事,不然又怎会毫无芥蒂得于我封号‘庆阳’?你到底——”
“今日已太晚了,答了你一个问题,你还会有下一个,故事越说越多,到得天亮你也听不完了……”谢昭宁似是料得以她聪慧必有此一问,但他不愿多答,寻不出对策来,只得果断一截她话音,嗓音温柔如水却罕见得态度强硬道,“明日莫再来了,我已与你说了太多,余下的,便不该让你晓得了。”
霍长歌敏锐觉察,恐怕他避而不谈的部分非是故意隐藏的事情的关键症结,而是刻意抹去了越加能够凸显连凤举狠辣无情心性与手段的过往。
那毕竟是他生父的结拜兄长,亦是他的养父,他的君主,他们之间有着难以清算清楚的恩与义、情与怨,这些已经与他十七载的人生融在了一处,无法痛快剥离开,让他实在难以站在一个完全旁观者的位置上,毫无保留得陈述他所知晓的一切。
连凤举虽有行为不端,却于国家民族之上,至今从未有过不义之举,甚至可谓圣明。
谢昭宁既不愿再说,霍长歌亦不想迫他。
“即然如此,我便回去了,多谢三哥哥。”这一夜堪称惊涛骇浪,霍长歌沉吟片刻,遂将手炉还了他,起身与他擦肩时,思绪一动,便回眸又道,“既闹出鬼魂害人一事,陛下可会于下月皇后与二公主祭日之时,前往皇陵祭拜?”
“是有此打算。”谢昭宁闻言轻声回她,语气之中似隐有嘲讽,又续道,“不止皇陵祭拜,初八朝会时,太子曾提议‘立春日百官拥帝迎春,二月二储君扶犁亲耕’,再过得两日便是立春了,却是不巧得很,今年这春天来得格外晚。”
“二月二储君扶犁亲耕”原是太子自个儿提议的?
霍长歌一怔,不由忆起她前世确实也曾亲见过那场面,只若从此时开始,到得十年之后,太子那犁地撒种的水平竟无丝毫长进,手脚笨拙得似几截儿互相打绊的木头,颇为贻笑大方。
“拦住他。”霍长歌与谢昭宁果断道。
她前世入京时,前朝便在中都里外皆有据点,可这话又不能明着与他说,遂只能:“如今前朝遗族在暗,咱们在明,既不知他们据点所在,仔细他们便是打了这心思,引陛下前去,瓮中捉鳖。”
“我亦是这般想的。”谢昭宁笑着抬眸看她,似是因与她心意相通而语气陡转轻快,心情也好了不少,“我明日便会与二哥一同上呈奏疏,让陛下打消此念头。”
“倒也不必彻底打消,你莫在这几日忤逆于他,”霍长歌亦笑着与他轻声道,“寻个由头,拖至清明便是了,清明可种瓜果、也可祭拜,多一个月时日,兴许事情便会有转机。”
谢昭宁不解偏头瞧她,倏得惊道:“这节骨眼儿上,千万别插手前朝这事,你怕不是想与前朝假意合谋,换取——”
“你想甚么呢?”霍长歌“噗嗤”笑一声,却是心虚暗自道,前世你怎就没瞧出我有这心思呢?
她遂嗔他一声,半真半假又避重就轻与他道:“我前几日与你说,我家王府有位家将名唤素采,她虽贪吃又黏人,瞧着没甚么大用,但吃吃喝喝间,便将旁人祖坟里陪了哪些锅碗瓢盆都能套出来,放她出府逍遥月余,指不定有奇效。你若是出宫在外,便寻她对个切口,着她与你寻些蛛丝马迹去。”
“……你——便这般信我?”谢昭宁闻言愈加震惊,心头不由泛起层层涟漪,他昨夜便见霍长歌频频与他翻了底牌,今日就见她将王府里的暗桩都要交给他使唤了,家底儿都快翻干净了,这突如其来的全然信任,令他竟然坐立难安,“我今日与你说了这许多匪夷所思之事,你丝毫不疑?” ↑返回顶部↑
“死了,”谢昭宁立时答她,“他逃出京城没多久,便被一伙山匪围堵在山道上,为谋财而暗害了。”
“那如今这领头的,是当年侥幸遗存的皇家血脉,还是有人冒名——”见他内情熟知得如此详细,霍长歌遂狐疑又道。
她故意话未说尽,留了话尾与谢昭宁,却不料,谢昭宁此番却不接了。
昏暗室内,他俩面对面坐着,只隔着一臂距离,寂然无声中,便隐约可辨对方气息。
霍长歌见谢昭宁倏然沉默,呼吸之声也似乎不大顺畅,一副颇为挣扎的模样,便又觉不对:谢昭宁今夜所言虽并无漏洞,可她却总觉那段故事之中好像缺了一块儿,少了一些重要的人物和环节……
可又少了谁呢?
霍长歌正蹙眉思忖,却听谢昭宁突然出声道——
“当年确实有条漏网之鱼,”谢昭宁轻声续上了霍长歌未尽之言,气息略有不稳,似边说边仍在踟蹰,仔细斟酌着字句,生怕吓到霍长歌一般,缓缓温声道,“前朝老皇帝胞弟——庆阳郡王,婚后无子,早年原是被过继于膝下一名皇帝幼-女,那尚在襁褓的公主于皇家玉牒之上未曾落下只字片语的记载,后又于庆阳郡王战死后便不知去向。可若按前朝旧制,若那位公主能长至成年,及笄时便会承其父名号,封为——庆阳郡主。”
霍长歌霍然抬眸:“?!!”
这也……这也当真太过于巧合了!
原前世被她坑杀的那位眼神冰冷死寂的前朝公主,不仅与她似有同一人生,竟还荣享同一封号……
“可这些你又如何知晓?”霍长歌忽得心念电转,细思恐极,下意识惊颤道,“既是未曾记录于皇家玉牒,三哥哥你又怎会晓得……不对,不对你不该知道这件事的……陛下不知,我爹不知,便是连杨太傅亦不曾知晓此事,不然又怎会毫无芥蒂得于我封号‘庆阳’?你到底——”
“今日已太晚了,答了你一个问题,你还会有下一个,故事越说越多,到得天亮你也听不完了……”谢昭宁似是料得以她聪慧必有此一问,但他不愿多答,寻不出对策来,只得果断一截她话音,嗓音温柔如水却罕见得态度强硬道,“明日莫再来了,我已与你说了太多,余下的,便不该让你晓得了。”
霍长歌敏锐觉察,恐怕他避而不谈的部分非是故意隐藏的事情的关键症结,而是刻意抹去了越加能够凸显连凤举狠辣无情心性与手段的过往。
那毕竟是他生父的结拜兄长,亦是他的养父,他的君主,他们之间有着难以清算清楚的恩与义、情与怨,这些已经与他十七载的人生融在了一处,无法痛快剥离开,让他实在难以站在一个完全旁观者的位置上,毫无保留得陈述他所知晓的一切。
连凤举虽有行为不端,却于国家民族之上,至今从未有过不义之举,甚至可谓圣明。
谢昭宁既不愿再说,霍长歌亦不想迫他。
“即然如此,我便回去了,多谢三哥哥。”这一夜堪称惊涛骇浪,霍长歌沉吟片刻,遂将手炉还了他,起身与他擦肩时,思绪一动,便回眸又道,“既闹出鬼魂害人一事,陛下可会于下月皇后与二公主祭日之时,前往皇陵祭拜?”
“是有此打算。”谢昭宁闻言轻声回她,语气之中似隐有嘲讽,又续道,“不止皇陵祭拜,初八朝会时,太子曾提议‘立春日百官拥帝迎春,二月二储君扶犁亲耕’,再过得两日便是立春了,却是不巧得很,今年这春天来得格外晚。”
“二月二储君扶犁亲耕”原是太子自个儿提议的?
霍长歌一怔,不由忆起她前世确实也曾亲见过那场面,只若从此时开始,到得十年之后,太子那犁地撒种的水平竟无丝毫长进,手脚笨拙得似几截儿互相打绊的木头,颇为贻笑大方。
“拦住他。”霍长歌与谢昭宁果断道。
她前世入京时,前朝便在中都里外皆有据点,可这话又不能明着与他说,遂只能:“如今前朝遗族在暗,咱们在明,既不知他们据点所在,仔细他们便是打了这心思,引陛下前去,瓮中捉鳖。”
“我亦是这般想的。”谢昭宁笑着抬眸看她,似是因与她心意相通而语气陡转轻快,心情也好了不少,“我明日便会与二哥一同上呈奏疏,让陛下打消此念头。”
“倒也不必彻底打消,你莫在这几日忤逆于他,”霍长歌亦笑着与他轻声道,“寻个由头,拖至清明便是了,清明可种瓜果、也可祭拜,多一个月时日,兴许事情便会有转机。”
谢昭宁不解偏头瞧她,倏得惊道:“这节骨眼儿上,千万别插手前朝这事,你怕不是想与前朝假意合谋,换取——”
“你想甚么呢?”霍长歌“噗嗤”笑一声,却是心虚暗自道,前世你怎就没瞧出我有这心思呢?
她遂嗔他一声,半真半假又避重就轻与他道:“我前几日与你说,我家王府有位家将名唤素采,她虽贪吃又黏人,瞧着没甚么大用,但吃吃喝喝间,便将旁人祖坟里陪了哪些锅碗瓢盆都能套出来,放她出府逍遥月余,指不定有奇效。你若是出宫在外,便寻她对个切口,着她与你寻些蛛丝马迹去。”
“……你——便这般信我?”谢昭宁闻言愈加震惊,心头不由泛起层层涟漪,他昨夜便见霍长歌频频与他翻了底牌,今日就见她将王府里的暗桩都要交给他使唤了,家底儿都快翻干净了,这突如其来的全然信任,令他竟然坐立难安,“我今日与你说了这许多匪夷所思之事,你丝毫不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