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六零章(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柳后生下穆安之。
  所以,穆安之争储之时,有礼部大佬将他定义为庶子,并不是人家直接扣锅给穆安之,是有实际的伦理依据的。
  柳后是被废后位,在庙中清修时有的身孕。
  好在,穆安之出生后,穆宣帝对这个孩子没有表现出什么慈父情怀,甚至,并没有接穆安之回宫的意思。
  蓝太后也没提。
  但,随着陆家坐大,尤其柳氏病逝,蓝太后开始想起,唉哟,我庙里还有个孙子呐。
  尤其,太子少时,陆家就有意推动立储之事。
  尤其,她还没打算把后宫之权交给陆皇后时,陆家竟然开始撺掇着陆皇后夺权了。
  于是,蓝太后就更思念她那在庙里的宝贝孙子穆安之了,她非但把宝贝孙子接回宫中,还亲自抚养,还成了世间第一慈祥的好祖母。
  这些年养下来,就是小猫小狗都有了情分,何况这么个大活人。
  尤其穆安之念书时就成绩出众,长大后当差得力,如今封了实权藩王,蓝太后对他更是寄予厚望。
  穆安之是姓穆的,正经老穆家人。
  这孩子可不是姓柳的。
  蓝太后依旧不喜郡王妃,当年晋郡王抬举侧室,皇室乐见其成,原想着,过几年郡王妃还不得香消玉陨哪,结果,一直没信儿。好在,郡王妃也没当年主动上表要去清修的手段了。郡王妃安静的仿佛根本没有这么个人似的,却也安安稳稳的在郡王妃的位子上活了下来。
  蓝太后充其量是不喜郡王妃,依旧厌恶柳氏,可晋郡王打什么主意,蓝太后一清二楚!别以为晋郡王真就糊涂油蒙了心,晋王府站错队,不是一次是两次啊。
  晋王府刚开始,这位晋郡王的父亲老郡王,站的是先帝长子郑王那边儿,当年,先帝对郑王非常宠爱,几有立储之意。后来,郑王失爱于先帝,郁郁而终。柳国公将爱女下嫁今上,今上这位子十拿九稳,晋王府那位老郡王凄惶的什么似的,为保王爵,为嫡长子求娶柳家新寡归家的长女为正妃。
  是的,郡王妃柳明弈是二婚嫁作郡王妃。
  晋王府是由此保住的王爵。
  这些年,晋郡王很冷淡的郡王妃,却一直也没向王妃下手,所打的主意无非是在穆安之这里。
  这是留着活扣哪。
  至今蓝太后想到穆安之的降生,都觉不可思议,这不就相当年汉武废后阿娇在长门生下皇子么!
  晋郡王无非就打的这主意,万一穆安之有命哪,郡王府当然不会把事做绝。
  真个小人哪!
  蓝太后感慨一声,心思却在穆安之那里,就算郡王妃母女过的不好,也不至于把人带到北疆去吧。好吧,李玉华的折子里写的很细,连郡王妃所出长女那三桩亲事也都写给蓝太后知道,而且是晋王藩旁支襄国公与山西巡抚签过名的对话,自然不是作假。
  蓝太后就很瞧不起晋郡王这种当爹的,到底是嫡女,虽无县主封号,寻个清白人家嫁出去也是做父亲的责任,难道皇家还会不容?
  还有那个赵侧妃,抬举都抬举不起来的贱人!
  赐你个贤字是让你往贤里做人,郡王妃所用的泥金凤凰纱、五尾大凤也是你能用的!
  不过,穆安之不会是对柳家生起什么同情之心了吧?
  柳明弈又一向精明果断,这跟了亲外甥去,显然是以后要倚仗这个外甥的。嗯,反正柳明弈没儿子,柳家嫡脉也没有男丁,柳明弈以后能倚仗的也就是穆安之了。
  柳家原就是军功起家,老国公掌西北军多年,柳明弈一嫁嫁的也是西北将领,她跟去北疆说不定还能帮上点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