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 第115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总之它的用途很广泛,能给咱们生产队带来大作用,所以我才冒险托海外的同学帮忙联系了走私船给买进来。”
  王向红被他的一通用途广泛给数迷糊了。
  王忆自己也迷糊,他把能脱口说出来的相关词汇都扔出来了,就为了能显得这机器高深莫测。
  王向红抽着烟消化了他的话,有些担心:“走私设备啊?这是重罪啊!”
  王忆说道:“咱们又不干祸国殃民的坏事,就是弄了点机器淡化海水来支援咱人民的工作建设而已。”
  “我跟你说队长,这机器可牛了,一天24小时能出10吨淡水!”
  王向红听到这话惊呆了:“多少?10吨的淡水!”
  “10吨是两万斤的水,搁在咱们岛上,平均每家每户能分一百好几十斤的水!”
  富水地区理解不了外岛渔民对淡水的心理。
  10吨的淡水日出产量,让王向红惊心动魄。
  能源集团给他们安装的那套设备,日出产淡水只有400公斤。
  这些水不管是用来浇地其实是杯水车薪。
  当然那套设备的本来目的也是为了解决老百姓的饮用水困难问题,是为了解决大旱天老百姓生活所需淡水问题的。
  但如果是换上这套走私来的设备,王向红估摸了一下,这些水不光够他们大旱天饮用,还够浇地呢——
  一天十吨水自然不够浇灌岛上那么多的农田,但换算成十天有一百吨水,情况就好多了。
  所以一听这套设备如此霸道,王向红直接忽略了它的‘走私’来源。
  虽然来路违法,可这东西又不会给国家给人民给组织上制造出问题,用一下无可厚非。
  王忆说道:“我听气象局预报了,去年有些旱情,今年没有了,相反,今年的雨水应该会很充沛。”
  “所以咱们岛上有那几口水井便足够了,岛屿下积攒的淡水会足够多,足够咱们日常饮用和农田菜园浇灌所用。”
  王向红摆手:“肯定不行,你忽略咱们今冬垦荒成果了。”
  “而且王老师你不去种地不知道,这菜地对水量的需求可大了,去年要不是有你领着用竹子做滴管,咱们的菜地早歉收了!”
  王忆说道:“我记得这事,今年咱们的农田和菜地全用滴灌技术,全给安装上滴管。”
  王向红听后苦笑一声:“太费劲了,那竹子做滴管……”
  “不用竹子做的滴管了。”王忆摆摆手,“用胶皮管的滴管,反正你等着看吧,我都有数。”
  去年那是为了避人耳目,为了不引起过多的关注度,所以才领着社员们费劲巴拉的抠竹子做滴管。
  实际上23年的滴管很多也很便宜,王忆已经安排邱大年下单购买。
  给全队的农田和菜地都铺上滴管,这也用不了多少钱。
  然而王向红还是想把这套设备给带到天涯岛上去……
  这是小农思想也是稳妥起见。
  王向红是见识过旱灾发生后,外岛老百姓喝水有多困难的那些场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