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之王若弗重生 第20节(2 / 4)
淑兰谢过王若弗,便告辞回了自己的房间。
这几户人家,听起来都是极好的。或者说,以她的家世,配哪家都可以说是高攀了。想来人家不过是看她住在盛家二房,王若弗外出交际都带着她,想着娶了她,便能跟盛家、王家还有老太太攀上关系吧。
可不知为何,淑兰却对他们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甚至连亲去瞧瞧这些人长什么样儿的冲动都没有。反而十分意兴阑珊。
她不由暗骂:别不知好歹了,人家肯为你这般操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是啊,哪里不满意呢?
那些人,好像哪里都好。可又好像,并不是她想要的……那,她想要谁呢?
又是一年上元夜。
王若弗和盛紘照例带着几个姑娘和两个小的去看灯。
不同的是,早几年便总是和友人一道去猜谜、赏灯的长柏,今日竟然也跟在了父母和弟妹身边。
“柏哥儿今日怎得没和同窗一起出游啊?”王若弗好奇地问。
“今日人多,怕妹妹们走丢了,我得看着。”长柏如是说。
王若弗狐疑地看了儿子一眼,“哪年灯会人不多了?前几年也没见你如此护着妹妹们啊?”
长柏摸了摸鼻子,不肯再说话。王若弗也没再纠结。横竖这个儿子一贯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性子,问他也定是问不出个结果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最后她总会知道的。
灯会逛得差不多了,如兰说想去放河灯。
王若弗抱着阳哥儿,盛紘抱着月姐儿,实在不想带着两个小娃娃去河边。万一孩子顽皮,挣扎开,掉进河里去,问题就大发了。但这心里又惦记着如兰去年上元节跳进河里救人的事儿,她不跟着去心里又实在不踏实。所以并不大想叫孩子们过去。
可瞧着几个女儿期盼的小眼神,她也不忍心拂了她们的意。
恰好,小公爷并顾廷烨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长柏便说:“我同仲怀、元若会看好几个妹妹的,父亲母亲不用担心。”
王若弗这才松口。
淑兰姐妹几个便一人买了个小河灯,来到了河边。
明明河边那么多人,可她就是一眼就瞧见了段应臻。
那人身着一席白衣,可在灯光的映衬下,简简单单的白衣,似乎又闪烁着点点金色的光芒。像极了天上的星子。
不过,淑兰知道,她不是因着他这身衣裳才瞧见他的。
便是他穿了件麻布衫,往那儿一站,好像也是耀眼无比的。
“淑兰姑娘也来此处放河灯?”
“嗯。好巧,竟恰好碰见了段公子。”
段应臻却是回了一句:“不巧,是我托长柏兄把你带到此处的。”
“啊?”淑兰愣住了。
段应臻却自顾自说了下去:“听闻姑娘最近在议亲。我家长辈不在汴京,我独身一个上门,怕姑娘觉得我不够珍重你。而且……我这个人,很爱面子。便想先问问,若我上门……姑娘可愿?”
淑兰本该骂他是个登徒子的。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儿有像他这样,直接跑来问她一个小姑娘家的?
可红透的脸颊似乎昭示着,她的潜意识里,是不想拒绝他的。 ↑返回顶部↑
这几户人家,听起来都是极好的。或者说,以她的家世,配哪家都可以说是高攀了。想来人家不过是看她住在盛家二房,王若弗外出交际都带着她,想着娶了她,便能跟盛家、王家还有老太太攀上关系吧。
可不知为何,淑兰却对他们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甚至连亲去瞧瞧这些人长什么样儿的冲动都没有。反而十分意兴阑珊。
她不由暗骂:别不知好歹了,人家肯为你这般操持,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是啊,哪里不满意呢?
那些人,好像哪里都好。可又好像,并不是她想要的……那,她想要谁呢?
又是一年上元夜。
王若弗和盛紘照例带着几个姑娘和两个小的去看灯。
不同的是,早几年便总是和友人一道去猜谜、赏灯的长柏,今日竟然也跟在了父母和弟妹身边。
“柏哥儿今日怎得没和同窗一起出游啊?”王若弗好奇地问。
“今日人多,怕妹妹们走丢了,我得看着。”长柏如是说。
王若弗狐疑地看了儿子一眼,“哪年灯会人不多了?前几年也没见你如此护着妹妹们啊?”
长柏摸了摸鼻子,不肯再说话。王若弗也没再纠结。横竖这个儿子一贯是个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的性子,问他也定是问不出个结果来。他葫芦里卖得什么药,最后她总会知道的。
灯会逛得差不多了,如兰说想去放河灯。
王若弗抱着阳哥儿,盛紘抱着月姐儿,实在不想带着两个小娃娃去河边。万一孩子顽皮,挣扎开,掉进河里去,问题就大发了。但这心里又惦记着如兰去年上元节跳进河里救人的事儿,她不跟着去心里又实在不踏实。所以并不大想叫孩子们过去。
可瞧着几个女儿期盼的小眼神,她也不忍心拂了她们的意。
恰好,小公爷并顾廷烨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长柏便说:“我同仲怀、元若会看好几个妹妹的,父亲母亲不用担心。”
王若弗这才松口。
淑兰姐妹几个便一人买了个小河灯,来到了河边。
明明河边那么多人,可她就是一眼就瞧见了段应臻。
那人身着一席白衣,可在灯光的映衬下,简简单单的白衣,似乎又闪烁着点点金色的光芒。像极了天上的星子。
不过,淑兰知道,她不是因着他这身衣裳才瞧见他的。
便是他穿了件麻布衫,往那儿一站,好像也是耀眼无比的。
“淑兰姑娘也来此处放河灯?”
“嗯。好巧,竟恰好碰见了段公子。”
段应臻却是回了一句:“不巧,是我托长柏兄把你带到此处的。”
“啊?”淑兰愣住了。
段应臻却自顾自说了下去:“听闻姑娘最近在议亲。我家长辈不在汴京,我独身一个上门,怕姑娘觉得我不够珍重你。而且……我这个人,很爱面子。便想先问问,若我上门……姑娘可愿?”
淑兰本该骂他是个登徒子的。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儿有像他这样,直接跑来问她一个小姑娘家的?
可红透的脸颊似乎昭示着,她的潜意识里,是不想拒绝他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