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刀照雪 第8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放眼中似有泪光,他亦牢牢握住她的手,坚定道:“好,我们一言为定。”
  这莽莽洪荒,苍凉人世,终是有一人能知他怜他,此生又是何其有幸啊。
  第119章 与子同归
  南国的秋色比北地来的晚得多。虽然已经进了十月, 官道两旁树木的叶子并未落尽,犹带着颇为苍劲的红色或浅黄色,挂在枝头, 映衬着山景水色。不远处可见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绕人家,烟波如画,若非急着赶路, 她简直想驻马流连一番。
  而进了金陵城, 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各处可见烟雨楼台,飘香舞榭, 管弦歌吹,红妆斗艳。卓小星到此,方知为何诗词戏文皆是“人人尽说江南好”了。若是在往年,瀚海该已是下过好几场雪了。就算是不下雪,也不过是对着几处光秃秃的石山,无甚意趣。
  马蹄踏过金陵城纵横阡陌的街道, 终于在城西的一座大宅门口停了下来。
  宅子上的牌匾上写着竟陵王府四个大字, 虽然李放久不在金陵, 这座宅子却并未荒废,窗瓦明亮,就连门口镇宅的两头石狮子都十分干净, 一点泥印子都没有, 显然是常有人扫洒。看起来倒是比襄阳城的竟陵王府气派多了。
  李放在偌大的王府面前站了许久, 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道:“想不到他这么有心……”
  卓小星接口道:“你是说谁?”
  李放摇头, 轻轻叩了叩大门上的铜环。
  清脆的铜铃声乍响, 过了一会, 重重的大门才吱呀一声打开,一道苍老的声音传来:“谁哟——王爷几年都不回金陵城喽,今日怎么还会有访客……”
  老人探出头来,看清在门外站着的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小人乌桕参见王爷……王爷您可终于回来了……”
  李放笑着将他扶起来:“这些年劳烦乌大伯您一个人帮我守着这个空荡荡的房子,让您受苦了……”
  乌桕拭了拭眼角的泪:“不苦,不苦。您就算不在金陵城,也是咱大周一等一的王爷,又有谁敢小瞧了咱们这座竟陵王府。就连陛下,也是时常盯着呢……”
  李放点头笑笑,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好,咱们回家——”
  “是是。”乌桕大喊一声道:“都是聋子吗,王爷回府了,一个个还不赶紧过来伺候?”
  话音刚落,门厅之上,两行内侍宫女或端着热水,或捧着毛巾、香膏等物,列队而出。
  李放皱眉道:“这是怎么回事,之前我不是写信让您将家里多余的下人都遣散了吗?”他久不在金陵,不如省下这笔开支,想不到几年不见,人数反而更多了。
  乌桕道:“王爷,这些都是宫中新赐下的。陛下前些日子降下口谕,说已下旨召王爷回京。因府中荒废已久,怕王爷住着不便,特地着人重新修葺一新,并赐下这些宫女听用……”
  李放摆摆手道:“我素来不喜欢这些,让他们都回去吧……”
  乌桕哭丧脸道:“王爷,我知道您自小跟着清徵仙师长大,不耐宫里这些繁文缛节,可您好歹也是个王爷,咱虽不像广陵王府那般,娶上好几房正妃侧妃,仆妇成群结队的,但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冷冷清清的。而且这些人好歹是陛下所赐,您才刚回京,总不好这么快驳陛下的面子……”
  李放微微一愣,咂舌道:“想不到几年没见,乌大伯您的嘴皮子倒是越发厉害了。”
  乌桕不敢答话,愁眉苦脸地杵在一旁,李放笑道:“也罢,王妃总是会有的。这些人就暂时先留下吧,等新王妃过府了再好生安排。阿星,我们先进去……”
  他掩着笑,也不管卓小星两颊又飞上的酡云,拉着她进了竟陵王府。
  他这厢前脚刚进门,消息便像长了翅膀一样在金陵城传了开来。一时之间,明里暗里不知有多少人拉长了脖子往竟陵王府那精致华美的大宅里张望。无数的车马在竟陵王府门口驻足,留下一纸又一纸的拜帖。
  书房内,李放稍洗风尘,看着乌桕递上的一大捆礼单与拜帖苦笑。久不在京城,这些迎来送往的复杂礼节他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在襄阳之时,虽然也少不了应酬,但毕竟是在自己的地头,失礼不失礼的没人和敢自己计较。可是在京城就大不一样,见不见谁,先见谁后见谁都有极大的讲究。他无奈地张了张嘴,道:“乌伯,将这些帖子都收下,先按礼单回礼,至于其他再慢慢计较……”
  他说完这句,方想起在外面过了几个月之后,自己带的盘缠仅剩下些许碎银,莫说回礼,只怕连出门应酬的银子都不够。这些金陵城的宗亲贵族、王公大臣、世家名流哪一家不是显贵无比、出手阔绰,与自己根本不是一路人,难怪这些年一直看自己不顺眼。
  他苦笑一声道:“也罢,先放着吧,等我明日进宫去见了陛下再说。”
  就在此时,门外忽起一阵喧哗之声。一位身着蓝灰色衣服的太监高声道:“圣旨到,请王爷接旨——”
  李放一惊,不料他前脚进府,后脚圣旨便到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