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藻宫咸鱼纪事 第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皇上突然冲仪嫔说了句什么,仪嫔起身行礼,又敬了杯酒,皇上笑着看到了仪嫔旁边的我,眼里闪过一丝茫然。
  我能理解,毕竟皇上年纪也大了,又没跟我见过面,不可能仅凭画像就记住一个没什么特点的昭仪。
  我起身行礼,主动自我介绍道:“妾身陈家女,今年春末入宫,位列昭仪。”
  皇上笑了两声,摆摆手,我和仪嫔一起坐下了。
  兴许是因为没认出自己正值青春妙龄的嫔妃,对我有点儿愧疚,宴会结束后,皇上赏了我一些东西,不过还是没召幸我。我比长公主还要小几岁,皇上想来也下不了手。
  我让阿柳把皇上赏的金银首饰收起来,瓜果点心和殿里的奴才一起分吃了。我进宫数月都未得皇上宠幸,有几个心气高的奴才已经另寻明主,我殿里除去阿柳,统共只有一个太监两个宫女,不过这样也好,宫人不在数目多少,关键还是要忠心。
  中秋一过,下一次宫宴恐怕就是在新年了,前朝后宫风平浪静,我无所事事地混了一个多月,直到九月二十那天。
  兵部尚书弹劾皇后父兄,李家两位大将军贪污军饷,结党营私。
  朝野震惊。
  谁人不知李家的两位大将军战功赫赫,既为皇后父兄,又是皇上的左膀右臂,前不久才参加过宫里的中秋宴,还被桃李满天下的吏部尚书何老先生敬了酒。
  皇上下令将两位大将军收监调查,由年轻的刑部侍郎主审此案。
  众人皆赞皇上英明,不徇私情。
  中秋宴那天的云开月明之景犹在眼前,如今已是山雨欲来乌云压城了。
  第2章 李氏倾覆
  刑部侍郎赵方清是两年前皇上钦点的状元,他的文章被吏部尚书拍着桌子夸了整整一个时辰。
  赵方清出身贫寒,人却生的十分俊美,两年前,穿着状元红袍的赵方清骑白马游街,半个京城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出门来看,整条状元街香气扑鼻。二姨娘带我们去看热闹,霞飞两靥,眼神氤氲,仿佛梦回少女时代。
  赵方清是新秀,满腔忠君报国的热血,皇上让他查案,他就把李家大大小小的事查了个底朝天。
  天启元年,李老将军辅佐二十四岁的皇上登基,皇上处死钱太后,斩除乱党,肃清朝堂。
  天启三年,突厥进犯,李老将军自请出征,捷报不断。
  天启十年,突厥灭国,李老将军班师回朝,封大将军。
  天启十三年,李小将军强抢民女,李老将军强压下此事。
  天启十四年,李老将军带嫡子李小将军南下,平定百越,南蛮,屡战屡胜。
  天启十七年,李老将军与李小将军班师回朝,李小将军受封大将军。
  天启十九年,三皇子满月宴,李小将军酒后奸淫宫女,皇后瞒下此案,同年冬,李小将军自请驻守边关。
  天启二十五年,契丹进攻,李小将军延误军机,克扣军饷,荆平之役,李小将军战败,开国重臣沈老玄孙沈辰,也就是我长姐的青梅竹马,携三千精兵奔往荆平,接替荆平兵力,斩契丹王头颅于阵前。
  李小将军回朝,沈辰却留在了边关。
  直到现在,沈辰还驻守在荆州,我长姐已经等了他两年。
  而李家自天启十七年起,便居功自傲,目中无人,三皇子出生后,更是野心勃勃,结党营私,甚至诅咒皇子。
  以上内容,都是赵方清在朝堂上大声朗读出来的提纲,还有些零零碎碎的小罪名,都写在奏章里呈给皇上了,人证物证俱全,光卷宗就堆了一桌子。
  李家身为皇后母家,出了两个大将军,名声大噪,风光无限,查案的赵方清又是近两年备受瞩目的俊俏状元郎,从李家父子入狱开始,朝臣和百姓的议论就没有停止过。而贪污军饷、延误军机、诅咒皇子……每一个都是滔天的死罪,组合在一起,就是一桩惊天大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