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美食成万元户穿书 第89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年后她们把附近的供销社又联系了一遍,确认了供货合同,还有一些远的村子没走动,这次就是去这些偏远的大队。
  宋暖英和宋万水刚进供销社,售货员和供销社的采购主任就亲切地迎上来了,不用他们兄妹多费口舌,直接就把去年要的糖果采购量翻了一番。
  去年柳记的糖卖的贵,他们以为没什么人会买,没想到过了年,大多人家选择了包装精致喜气的柳记贵糖充门面,而且回家尝过味道确实好,对比起来也不贵,买着是心疼了点,可孩子和大人都喜欢吃,宁愿多攒几分钱买哩。
  糖果和饼干哗啦啦地卖出去,一个年就卖完了,供销社的人都等着宋万水他们什么时候回来,能补货呢!
  这次,他们特意打听了地址,要是缺货了直接写信,也不用宋万水来回折腾。
  一连跑了好几个供销社都是这样的情况,宋万水和宋暖英惊喜不已。
  柳记的口碑在乡下慢慢发展了。
  _
  县里,柳暄红正琢磨着去哪儿买自行车。
  在没有电动车,摩托车的年代,要走远路下乡,除了大巴就是自行车。
  邮递员也是踩着自行车满乡跑。
  小宋村的食品厂招了三个销售员,除开宋万水,那仨人和宋暖英都得配车子下乡。
  而柳记这边,饭馆和火锅店也得配车方便去寻她,这么一算,她得买六辆自行车,普通渠道购买是不行了。
  百货商场的自行车需要票和调货,等的时间长,柳暄红就想着,她能不能去厂家直接买。
  六辆自行车在以后算不得什么单子,但是在现在,一般供销社一个月也难以卖一辆,自行车还是个稀罕物。
  一辆车子要一百多块钱呢,六辆至少得七百块。
  柳暄红没什么渠道,就在饭馆里和食客们打听,松山县是没有自行车厂子的,县里的机械厂不干这个,但是隔壁县有个。
  百货大楼的刘主任就说,他和隔壁厂子的一位老哥相识,等他下次来货的时候问问。
  过了几天,刘主任就和柳暄红说妥了。
  这批自行车跟着百货大楼的货走,不要票,全新包回修。
  等到周三,她把宋致远四个孩子和宋渊拉上,七个人坐公交去百货大楼,回来的时候就一人一辆车子骑回来。
  宋致远和宋秋十几岁了,都会骑车。
  宋小果虽然年龄小,但是今年也八岁了,吃的多营养好,个子也有一米三多,上车困难,但是蹬车不成问题,也常偷偷骑家里的车子玩儿,单脚一蹬,就悠悠地滑出去了,被宋致远和宋秋包围住,制止他的猖狂。
  车子买回来后,就在院子里停着,柳暄红和员工们打了招呼,谁有空就来院子把车骑回去。
  小言是最兴奋的。
  自行车呢!
  她们村只有书记家里才有呢,大队支书书记老头儿也不常骑,只有用的上的时候才骑着去公社或者县里找领导,平时车子都在大队里摆着,谁也不让碰。
  现在,她也能骑上自行车了。
  小言一听,就主动报名过来小院了,选了辆红的,欢喜地摸个不停,末了和柳暄红说起正事儿。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儿,不过是火锅店的调味酱花的总是很快,许多人来吃火锅,有的甚至不点东西,就要份素面儿,伴着花生酱或者肉酱吃。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