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4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蒸馏得到的淡水,对于蒸汽船所需要的淡水来说,算得上是杯水车薪,实在鸡肋。
  而在蒸汽船诞生之前,玻璃还属于奢侈品。
  没人会用昂贵的玻璃去折腾这些东西。
  不过,据穆空青所知,最早的玻璃制品出现在古埃及,历史非常悠久。
  而在地理大发现后期,就已经出现了由玻璃制造的望远镜等物品。
  这也就意味着,其实玻璃的制造,对于技术的要求其实并不高。
  至少以大炎当前的水平,只要找对方向,大量制造玻璃并不是难事。
  穆空青只知道玻璃的原材料有石灰石,对于具体应该怎么制造,却是除了火煅之外,什么头绪都没有。
  穆空青想了想,还是将这个设想同秦以宁说了一番。
  秦以宁手下的商队走南闯北,兴许就听到过些什么消息。
  同时,穆空青还给周秀才和穆白芍也去了信。
  若说这个时代有谁的消息最为灵通,那必然是在外行商之人。
  尤其早先周秀才能得到博斯腾湖的消息,可见周家商队的活动范围包括西域诸国。
  西域行商贯穿东西,说不定还真有玻璃的消息。
  秦以宁听闻此事之后思忖许久,道:“我确实曾听母亲说过,西域有一重宝,类琉璃而非琉璃。其色剔透晶莹,只是脆弱异常。”
  穆空青精神一震:“若是从西域传来,那便大概是了。”
  秦以宁皱眉:“可此物稀少,便是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得到那么多。若是装配在商船上,出海一趟都未必能赚回本。”
  穆空青却笑了。
  “此物稀少不假,昂贵却是未必。”
  数千年前古埃及人便能造出的东西,还一度作为商品销售。
  在穆空青看来,这玻璃制品之于大炎,更像是大炎的瓷器之于西方诸国。
  因种种原因,此物难以运输,所以稀少且昂贵,每每出现,总能卖出天价。
  但却不代表,它的造价也同卖价一般。
  秦以宁也是行商之人,自然懂得这个道理。
  经由穆空青这么一说,秦以宁立时便反应了过来。
  只是反应过来之后,便是更大的惊异:“你是说,我们自己烧制此物?”
  穆空青颔首:“你看,连我等未曾见过此物之人,都能知晓此物乃烧制而成。只要能知晓原料,再寻琉璃匠人研制一番,未必不能有所得。”
  穆空青依稀记得,琉璃的学名也是“某某玻璃”,只不过与西方造出的玻璃在成分上有所不同。
  既然都是玻璃,那么在寻到这个不同之处之后,再去自行制造,难度不就直线下降了吗?
  大炎如今可以制造琉璃的地方共有两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