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141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这些天来, 有关出海的各类资料源源不断送往户部,哪怕随手翻翻,也不至于一无所知才是。
  一个中年主事乐呵呵地拍拍穆空青的肩,打断了他的话:“穆大人且安心, 这船引之事素来是由我等拟定的,必不会出错。”
  这人在户部也是老资历了,在场几位主事几乎对他马首是瞻。
  一听这人出言,立刻便有人附和道:“是极是极。穆大人若是无事, 不若先去歇歇,待我等此间事了,自会请大人执笔上报。”
  就差没明着说穆空青是来蹭功的,少对他们指手画脚了。
  穆空青已经快要维持不住笑脸了。
  “几位大人且先听我一言……”
  穆空青话还没说完,那最先开口的主事脸色便有些难看了:“穆大人若有异议,不若自个儿也拟一份上来,也好叫我等对着学学。”
  穆空青看着几个主事眼中明晃晃的讥诮,当即便沉了脸色,也不再多争辩。
  他到底是个外来的,说多了除了得罪人之外,半点作用都没有。
  但穆空青也不可能任由他们胡来。
  于如今的永兴帝来说,这些船引赚得多少都是赚,他兴许是无所谓的。
  可穆空青却不希望大炎海贸永远维持现有的规模。
  船引说白了还是商税的一种形势,放在海外贸易上,也有几分关税的意思在。
  一旦日后开放民间商船自由出海,船引大量放出,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变大,今天胡乱定下的极低关税,就势必会成为隐患。
  哪怕不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穆空青也希望这一次的出海能够给朝廷带来更多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让永兴帝将海外贸易之事放在心上。
  财帛动人心,有了切实的利益在,什么士农工商的排序都得往后稍稍。
  再者说,大炎奉行重农抑商,其中最重要的,还不是粮食问题?
  穆空青和秦以宁二人,早已经将寻找新作物的事交代了下去。
  只要可以解决粮食问题,那么对于商贾的限制,自然而然就会放松。
  人类对于海洋的征服已经吹响了号角,大炎的造船技术半点不输西方,凭什么落人一步?
  自己拟一份?
  这可是你们说的。
  穆空青没有同那些主事们争论,却转手就另做了一份报价,直接递到了主管这部分事务的谢青云手上。
  这事儿穆空青也没瞒着那些主事。
  只是那些主事觉得他不过一个自命不凡的毛头小子,甚至连穆空青写了什么都懒得看上一眼,便摆出一副看好戏的姿态,等着穆空青闹出笑话。
  却不想穆空青列出表格上,一桩桩一件件地将海上所需之物列出,而后给所需数目的大致估算,并标注如今是在无海图的情况下做出的假设。
  其间内容简单明了,还具有实例为证,比起那通篇“应当”的奏表,不知清楚到哪儿去。
  事实上,哪怕是穆空青做出的这份估价,也还是留出了非常大的余地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