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7)(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刚才还兴高采烈的周俊彤,神色悲伤。
  她听到失去联络的故事,重新恢复了声音,还没来得及欢呼雀跃,却等到了一片漆黑。
  健康的人永远无法想象出失明的灾难。
  周俊彤脸色苍白凝重,在安静的夜晚问道:冯老师的人生,从此就是一片黑暗了吗?
  不是黑暗,应该是什么都没有。
  厉劲秋坐在钟应旁边,讲述着自己听说的理论,他们说,我们闭上眼睛再睁开其中一只眼,剩下的那片空洞虚无,才是盲人的世界。
  什么都没有的世界。
  没有黑,没有白,没有光,只能依靠着听觉、触觉、嗅觉去想象一个残缺不全的世界。
  可是在什么都没有的世界,冯先生的音乐依然五彩斑斓、万紫千红,拥有春天。
  钟应手边没有二胡,但他能够清晰回忆起琴弓拉动银弦的声响,还有冯元庆作出的曲子。
  他在失明之后,仍旧创作了许多乐曲,那首《万家春色》流传至今,一直是歌颂春天、歌颂美好祖国、歌颂合家团聚的名曲,广受欢迎。
  周俊彤没有听过《万家春色》,便抬手搜索,直接播放了出来。
  旋律伴随着二胡,静谧流淌在安宁的夜晚,她却一脸震惊错愕。
  是这首曲子!我听过这首曲子!
  她学着小提琴、钢琴长大,对民乐的了解平平。
  但是像《万家春色》这样,旋律一起,她都能跟着哼唱的乐曲,绝对不多。
  它出现在无数风光如画的宣传片里,更出现网络视频的背景音里。
  当它一响,任何人的脑海都会浮现出青山绿水、红花落叶。
  一幅欣欣向荣的美景,成为了这首曲子刻写在听众灵魂里的记忆。
  周俊彤惊讶的说:盲人怎么可能、不,我是说这怎么可能是冯老师创作的乐曲,它听起来听起来一点儿也不悲伤!
  她的话,等同于在场所有年轻人的想法。
  他们都清楚音乐的创作就像诗词,往往执着于抒发创作者的意图。
  换作自己失明,就算歌颂春天,也会不由自主的感慨:再也看不到这美好春景。充满了淡淡的遗憾与悲伤。
  钟应说:它确实出自冯先生的真心,而且没有经过外人的修改。
  絮姐点了点头,补充道:冯老师的曲子,一直饱含着这些意象,小应经常奏响它们,我听不出任何的恨或者悲。
  她完全理解大家的震惊,她也同样震惊,而且到现在,我也没从曲子里感受出,冯老师是看不见的。
  二胡这样的乐器,以悲曲著名于世。
  可钟应拿起二胡,演奏着柏辉声教导的乐曲,总是快乐悠闲,带着小朋友无忧无虑的畅想,用一支弓弦弹奏出姹紫嫣红。
  钟应听着《万家春色》,惆怅感慨,因为柏老师,从来不说这些。方老师也不会说。
  他学习二胡的时候,常常去柏辉声的家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