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0)(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绘声绘色的模仿,让钟应哭笑不得。
  看起来,这版十二年前录的《景星》的确音质不太行。
  他抱着筑琴,挑眉说道:那不是钟琴,那是编钟。
  厉劲秋:?
  编钟?
  厉劲秋没怎么听过编钟的演奏,这种超大型的打击乐器组,他甚至都没见过实物!
  你们哪儿来的编钟?不,我的意思是,我以为你们用钟琴模拟编钟的声音,结果你们仿制了十弦琴、筑琴,还仿制了编钟?
  钟应之前的郁结沉闷,被厉劲秋的问话一扫而空。
  对,爷爷仿制了编钟。但是它的体积较小,达不到遗音雅社照片里的规格,所以声音才让你误会了吧。
  他放下筑琴,站起来说:我带你去看看爷爷的作品。他是真正的天才。
  宽敞安静的樊林,占地最广的便是那间琴馆。
  厉劲秋心绪忐忑的跟随钟应,仿佛要走进一片圣地,而他刚刚还对圣地的所有者出言不逊。
  走入了琴馆,光线稍稍暗淡了一些,却让摆放在正中央的彩色遗像,变得清晰。
  林望归是一位目光慈祥的老人。
  他去世时大约五十多岁,两鬓斑白,黑色眼睛仍旧保持着光亮与温柔。
  厉劲秋郑重上前,恭恭敬敬上了一炷清香。
  爷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我就是不会说话,您的琴很好,我是说,它非常适合演奏。
  钟应听见他努力的弥补,笑出声。
  真的没有关系。爷爷活得很洒脱,从不在意外界的评价。
  他说,我也告诉了他,能找回雅韵和木兰琵琶,你帮了不少忙,所以他肯定很喜欢你。
  如此宽容大度的形容,只会让厉劲秋感到羞愧。
  他发誓,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管住自己的嘴巴。
  沉默的厉劲秋表达了歉意,才走到钟应身边。
  这间高挑广阔的琴馆,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古琴,厉劲秋还没能仔细欣赏,转眼可见一张硕大的黑白照片,悬挂在墙上。
  那是钟应说过的《乐报》合影。
  遗音雅社的成员,坐在《千里江山图》前,弹奏着各自的乐器,完整的相聚。
  厉劲秋见到了沈聆。
  手指轻抚十弦雅韵的沈先生,如他想象一般温柔优雅。
  再往旁边,便是相视一笑的楚书铭、郑婉清,横弹南琶,竖弹北琶,伉俪情深。
  上面还有一位他不认识的音乐家,手持二胡,垂眸拉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