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段永昌(2 / 3)
看起来,这个会议并不多么枯燥。
会议上的乡政府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演说家,他深谙养殖户和台下所坐的各位的心理,所以在介绍和演讲的时候,完全没有多余的拖泥带水,能一笔带过的事情,绝对一笔带过。而枯燥一点的内容,他总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各位在座的养殖户开怀大笑,同时,也把各项内容记在了心里。
这是一个完美的主持人。
江远国在心里暗暗想着。
“那么,现在基本的流程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接下来正式进入会议的交流会,本次交流将持续两个小时,当然,根据各位交流的内容长短,我们也会随时调整交流会的时间。”
台上的主持人顿了顿:“当然,我们这边可是有食堂的,如果超过了时间,咱们还可以吃顿饭,然后继续开会。”
众人莞尔一笑。
“那么现在,我们有请林家村第一养殖户林恒飞先生,来讲一下他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现在,从事养殖业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种养殖业的养殖户有相应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林恒飞先生提问,当然,各位要注意时间。”话音刚落,主持人走到厂子边缘,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接过主持人的话筒,站了上去。
“大家好,我是林家村的林恒飞,相信各位老朋友对我已经不陌生了,新进入本次交流会的朋友们也不要着急,我们先进行交流会,稍后会讲一下我的履历……”
交流会很迅速,但是内容很充实,也很有干货,并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
尤其是,这些人在会议上交流的问题,都是养殖业遇到的超级难题,电力、温度、饲料、农户种植,肥料选择,土地肥沃性的处理,放牧环境的选择。各种散养和圈养的区别。
多种多样的分类,多种多样的内容,让人听的耳目一新,眼花缭乱。
很多人,都随身带着日记本和笔,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会同时记录下来。
当然,这个交流会是不允许私人带着相机和录音笔进行操作的。
因为这都是政府带头发起的深度交流会,很多东西,都不能直接公布出来。
需要有官方渠道把资料筛选清楚以后,再进行公布。
其中的用意,当然每个人都清楚。
这是在保证各大参与会议养殖户养殖内容的绝对利益。
当然,这场会议因为有很多新人第一次参加,所以在会议的时间上,稍稍延长了半个多小时。
在时间进行到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点了段文昌的名字。
听到主持人叫段文昌的名字,江远国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刚刚和他进行交流,甚至告诉他本次交流会会议流程的那个人。
江远国对段文昌的印象不错,而且蚯蚓,是他接下来准备要养殖的副业,当然得好好仔细听一听了。
江远国拿起日记本和笔,摆正姿势,仔细聆听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段文昌,从事蚯蚓养殖业已经有三年了。不管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你们只要想要养殖蚯蚓,各种问题都可以向我提问。我先说一下我养殖场今年遇到的问题。”
段文昌说语速适中,不快不慢,将他今年养殖蚯蚓遇到的问题简单说了一下。其实最多的,还是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关于蚯蚓饲料,和养殖环境的问题。
当初,他一开始进行养殖蚯蚓的时候,用的是室内挖坑的方法,坑深度大概30厘米,然后放置蚯蚓幼虫和饲料等,但是那样效率也不高,于是用蚯蚓箱来养殖。
但是箱子养殖有一定的局限性,空间也小,不利于扩展。
最后,他选择了进行大棚养殖。
搭建好大棚以后,把田地处理了一遍,然后清理一些泥土,之后将一定比例的淤泥、泥土和一些相关的材料混合做成适应蚯蚓生长的泥土环境,放入大棚里头,然后把饲料调配好进行喂养。 ↑返回顶部↑
会议上的乡政府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水平的演说家,他深谙养殖户和台下所坐的各位的心理,所以在介绍和演讲的时候,完全没有多余的拖泥带水,能一笔带过的事情,绝对一笔带过。而枯燥一点的内容,他总会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让各位在座的养殖户开怀大笑,同时,也把各项内容记在了心里。
这是一个完美的主持人。
江远国在心里暗暗想着。
“那么,现在基本的流程大家都已经清楚了,废话不多说,我们接下来正式进入会议的交流会,本次交流将持续两个小时,当然,根据各位交流的内容长短,我们也会随时调整交流会的时间。”
台上的主持人顿了顿:“当然,我们这边可是有食堂的,如果超过了时间,咱们还可以吃顿饭,然后继续开会。”
众人莞尔一笑。
“那么现在,我们有请林家村第一养殖户林恒飞先生,来讲一下他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的现在,从事养殖业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同种养殖业的养殖户有相应的问题可以随时向林恒飞先生提问,当然,各位要注意时间。”话音刚落,主持人走到厂子边缘,一个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接过主持人的话筒,站了上去。
“大家好,我是林家村的林恒飞,相信各位老朋友对我已经不陌生了,新进入本次交流会的朋友们也不要着急,我们先进行交流会,稍后会讲一下我的履历……”
交流会很迅速,但是内容很充实,也很有干货,并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
尤其是,这些人在会议上交流的问题,都是养殖业遇到的超级难题,电力、温度、饲料、农户种植,肥料选择,土地肥沃性的处理,放牧环境的选择。各种散养和圈养的区别。
多种多样的分类,多种多样的内容,让人听的耳目一新,眼花缭乱。
很多人,都随身带着日记本和笔,遇到一些刁钻的问题,会同时记录下来。
当然,这个交流会是不允许私人带着相机和录音笔进行操作的。
因为这都是政府带头发起的深度交流会,很多东西,都不能直接公布出来。
需要有官方渠道把资料筛选清楚以后,再进行公布。
其中的用意,当然每个人都清楚。
这是在保证各大参与会议养殖户养殖内容的绝对利益。
当然,这场会议因为有很多新人第一次参加,所以在会议的时间上,稍稍延长了半个多小时。
在时间进行到快结束的时候,主持人点了段文昌的名字。
听到主持人叫段文昌的名字,江远国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这个人,就是刚刚和他进行交流,甚至告诉他本次交流会会议流程的那个人。
江远国对段文昌的印象不错,而且蚯蚓,是他接下来准备要养殖的副业,当然得好好仔细听一听了。
江远国拿起日记本和笔,摆正姿势,仔细聆听了起来。
“大家好,我是段文昌,从事蚯蚓养殖业已经有三年了。不管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你们只要想要养殖蚯蚓,各种问题都可以向我提问。我先说一下我养殖场今年遇到的问题。”
段文昌说语速适中,不快不慢,将他今年养殖蚯蚓遇到的问题简单说了一下。其实最多的,还是气候环境的影响,以及关于蚯蚓饲料,和养殖环境的问题。
当初,他一开始进行养殖蚯蚓的时候,用的是室内挖坑的方法,坑深度大概30厘米,然后放置蚯蚓幼虫和饲料等,但是那样效率也不高,于是用蚯蚓箱来养殖。
但是箱子养殖有一定的局限性,空间也小,不利于扩展。
最后,他选择了进行大棚养殖。
搭建好大棚以后,把田地处理了一遍,然后清理一些泥土,之后将一定比例的淤泥、泥土和一些相关的材料混合做成适应蚯蚓生长的泥土环境,放入大棚里头,然后把饲料调配好进行喂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