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穿成女配闺蜜 第29节(2 / 4)
其实,于笑在这里的时候,跟他们相处的的确挺好的。首先,于笑自己带了粮食的。其次,于笑还会帮忙做家务,也会一起下地上工。所以于笑住在于家的二十几天,和他们相处的很好,相安无事。
但是,人走了,于奶奶还要寄东西过去,尤其是这损失的是他们的利益,所以于大伯母和于三婶有些舍不得,当然,也只是舍不得,倒也没有什么怨恨。
于奶奶哪里不知道她们的想法,两个儿媳妇人都不坏,也不是那些个不安分的,都有些小心思,但是人活着,谁没有小心思?所以于奶奶也没什么意见。不过既然她们问了,于奶奶当然也要让她们知道谁才是当家的。“笑笑啊,在乡下辛苦。辛苦也就算了,那些个存下来的东西还要寄给我们,这孩子跟她爸爸一样,都是孝顺的人。”
于爷爷安静的吃饭,啥都不说。
于茉莉好奇道:“奶奶,笑笑姐寄了什么来啊?”
于奶奶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是腊肉和布,说是给我们老两口补补身体,然后快过年了,做两条新裤子。”
大堂嫂郑小兰一听,眼神闪了闪:“两条裤子可得不少布,还是笑笑孝顺。”
于三婶道:“可不是嘛,想来笑笑能拿到这些布票也是不容易的。哎,可惜我们没有布票,不然就给娘和爹各做一件衣服。”
于大伯母道:“是啊,娘和爹只做一条裤子哪里够,不如今年咱们去借借谁家有布票,来年还给他们,然后给爹和娘各做一件衣服。”好听的话嘛,谁都会说,反正家里没有布票,婆婆还能让她们借布票去买布,再给他们在做新衣服?
于奶奶自然不会这样做,虽然也知道儿媳妇们只是话说的好听,但是心里也高兴:“你们有这份心,我就心满意足了。新衣服就不用了,有新裤子我们就满足了,我待会儿给你们布,你们抽空给我和你们爹各做一条新裤子就行。”
于大伯母和于三婶道:“是,一定给娘和爹在过年前做好。”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十点,第三更!
第36章
“于笑, 你起床了吗?”林爱瑶刚起床,就在于笑的房门口叫道。这会儿天还没亮,尤其是大冬天的, 还很冷,只不过新买的棉袄她不舍得穿。她买的棉袄和于笑的不一样, 于笑那件军绿色的棉袄是在城区百货百大楼买的, 她和金铃是在镇上供销社买的,虽然镇上供销社的衣服没有城区百货大楼的好看, 但是能买到一件棉袄, 她已经很高兴了。
于笑大声道:“起床。”今天是12月初一, 大家要去赶集。所以一大早的就起来了。乡下赶集特别早, 因为要走路,所以大家要起的早。
于笑起来之后, 先用暖水壶的水刷牙洗脸,然后抹了面油:“我去宋阿婆家吃饭,吃好饭再过来。”
林爱瑶道:“我们可能没有你快, 你得等我们一会儿。”
于笑道:“知道啦。”因为天冷,虽然她棉袄棉裤都穿上了。黑色的棉裤、军绿色的棉袄,这颜色总比一身黑色好看些。
到宋阿婆家,看见堂屋门口放着两只背篓,一只大背篓、一只小背篓。于笑问:“阿婆, 你们今天去赶集吗?”赶集, 也就是自由交易。一般都是以物换物, 但是, 也有人是用钱交易的。因为自由交易一个月才两次,而且都是小交易,也没有人管, 所以只要不被看到,用钱交易大家也是默认的。但是,用钱交易的不多。
宋阿婆道:“去赶集啊,去看看。以前去赶集的时候,都会带上家里存的鸡蛋,但是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我们家的鸡蛋就不用带去赶集了。”不仅是他们家,还有别人家。不过周知青走了,订鸡蛋的人又少了一个。
于笑倒是有些好奇宋阿婆要用什么去交易,所以打听道:“阿婆,你用什么去交易啊?”
宋阿婆哪里不知道她的想法,她笑着解释:“用菜干啊、玉米粉、大麦粉之类的。像菜干、菌菇干,我们乡下地方不稀罕,但是城里人会需要,城里人没菜吃,要花钱买,不如和我们换便宜。还有玉米粉、大麦粉之类的,城里人也会来换。还有鞋子,我们自己做的鞋子也会拿去交易。”
原来如此,还挺有学问的。
宋小聪也好奇的问:“于知青,你要去换什么啊?”
于笑道:“我也不知道啊,我去看看,我们那边没赶集,所以我好奇。”指的是现实世界没赶集。
宋小聪有所明白的点点头:“那于知青你要把钱藏好了,赶集的时候扒手很多,有的会偷钱。”
于笑点点头:“谢谢宋小同志。”
宋小聪顿时抗议:“我可是大同志了。”
吃好饭,于笑没有急着走,而是看宋阿婆把赶集要去交易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其中光鞋子就有二十来双。于笑看着鞋子又问:“这么多鞋子能换完吗?”看鞋子的码数,基本都是在40码左右的。这一般都是给汉子穿的。
宋阿婆轻声道:“能,会有人专门来收。” ↑返回顶部↑
但是,人走了,于奶奶还要寄东西过去,尤其是这损失的是他们的利益,所以于大伯母和于三婶有些舍不得,当然,也只是舍不得,倒也没有什么怨恨。
于奶奶哪里不知道她们的想法,两个儿媳妇人都不坏,也不是那些个不安分的,都有些小心思,但是人活着,谁没有小心思?所以于奶奶也没什么意见。不过既然她们问了,于奶奶当然也要让她们知道谁才是当家的。“笑笑啊,在乡下辛苦。辛苦也就算了,那些个存下来的东西还要寄给我们,这孩子跟她爸爸一样,都是孝顺的人。”
于爷爷安静的吃饭,啥都不说。
于茉莉好奇道:“奶奶,笑笑姐寄了什么来啊?”
于奶奶笑了笑:“也没什么,就是腊肉和布,说是给我们老两口补补身体,然后快过年了,做两条新裤子。”
大堂嫂郑小兰一听,眼神闪了闪:“两条裤子可得不少布,还是笑笑孝顺。”
于三婶道:“可不是嘛,想来笑笑能拿到这些布票也是不容易的。哎,可惜我们没有布票,不然就给娘和爹各做一件衣服。”
于大伯母道:“是啊,娘和爹只做一条裤子哪里够,不如今年咱们去借借谁家有布票,来年还给他们,然后给爹和娘各做一件衣服。”好听的话嘛,谁都会说,反正家里没有布票,婆婆还能让她们借布票去买布,再给他们在做新衣服?
于奶奶自然不会这样做,虽然也知道儿媳妇们只是话说的好听,但是心里也高兴:“你们有这份心,我就心满意足了。新衣服就不用了,有新裤子我们就满足了,我待会儿给你们布,你们抽空给我和你们爹各做一条新裤子就行。”
于大伯母和于三婶道:“是,一定给娘和爹在过年前做好。”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十点,第三更!
第36章
“于笑, 你起床了吗?”林爱瑶刚起床,就在于笑的房门口叫道。这会儿天还没亮,尤其是大冬天的, 还很冷,只不过新买的棉袄她不舍得穿。她买的棉袄和于笑的不一样, 于笑那件军绿色的棉袄是在城区百货百大楼买的, 她和金铃是在镇上供销社买的,虽然镇上供销社的衣服没有城区百货大楼的好看, 但是能买到一件棉袄, 她已经很高兴了。
于笑大声道:“起床。”今天是12月初一, 大家要去赶集。所以一大早的就起来了。乡下赶集特别早, 因为要走路,所以大家要起的早。
于笑起来之后, 先用暖水壶的水刷牙洗脸,然后抹了面油:“我去宋阿婆家吃饭,吃好饭再过来。”
林爱瑶道:“我们可能没有你快, 你得等我们一会儿。”
于笑道:“知道啦。”因为天冷,虽然她棉袄棉裤都穿上了。黑色的棉裤、军绿色的棉袄,这颜色总比一身黑色好看些。
到宋阿婆家,看见堂屋门口放着两只背篓,一只大背篓、一只小背篓。于笑问:“阿婆, 你们今天去赶集吗?”赶集, 也就是自由交易。一般都是以物换物, 但是, 也有人是用钱交易的。因为自由交易一个月才两次,而且都是小交易,也没有人管, 所以只要不被看到,用钱交易大家也是默认的。但是,用钱交易的不多。
宋阿婆道:“去赶集啊,去看看。以前去赶集的时候,都会带上家里存的鸡蛋,但是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我们家的鸡蛋就不用带去赶集了。”不仅是他们家,还有别人家。不过周知青走了,订鸡蛋的人又少了一个。
于笑倒是有些好奇宋阿婆要用什么去交易,所以打听道:“阿婆,你用什么去交易啊?”
宋阿婆哪里不知道她的想法,她笑着解释:“用菜干啊、玉米粉、大麦粉之类的。像菜干、菌菇干,我们乡下地方不稀罕,但是城里人会需要,城里人没菜吃,要花钱买,不如和我们换便宜。还有玉米粉、大麦粉之类的,城里人也会来换。还有鞋子,我们自己做的鞋子也会拿去交易。”
原来如此,还挺有学问的。
宋小聪也好奇的问:“于知青,你要去换什么啊?”
于笑道:“我也不知道啊,我去看看,我们那边没赶集,所以我好奇。”指的是现实世界没赶集。
宋小聪有所明白的点点头:“那于知青你要把钱藏好了,赶集的时候扒手很多,有的会偷钱。”
于笑点点头:“谢谢宋小同志。”
宋小聪顿时抗议:“我可是大同志了。”
吃好饭,于笑没有急着走,而是看宋阿婆把赶集要去交易的东西都拿了出来,其中光鞋子就有二十来双。于笑看着鞋子又问:“这么多鞋子能换完吗?”看鞋子的码数,基本都是在40码左右的。这一般都是给汉子穿的。
宋阿婆轻声道:“能,会有人专门来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