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79)(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喏。小环走上前将衣服置于桌前。
  王瑾晨抬头,丧服的断处有缉边,衣缘部分缝缉整齐,为何是齐哀?
  丧礼仪制是如此,长安从门外跨入房中,朝王瑾晨叉手,主人自幼学儒,这道理应比小人更为清楚,小人知道主母身故,主人万分悲痛,然国朝重礼教...
  既然嫡妻齐同夫,又为何夫死妻要服斩衰,而妻死夫却只服齐哀,王瑾晨将长安的话打断,把它换了。
  这...长安对视了小环一眼,劝谏道:主人是举人进士,国朝的士大夫,若因情废礼,违背纲常,恐遭御史台弹劾。
  那便弹劾吧。王瑾晨态度突然变得极为坚决。
  长安本想继续劝阻,得见脸色后只好作罢,喏,小人这就去催司衣。
  景行坊
  萧若兰盯着一脸惊慌的人继而道:周公定礼只有妻妾为夫着斩衰,而夫为妻丧时却降次,即便嫡妻也是如此,至国朝,即便是嫡子为嫡母守孝也是齐哀三年,国朝士大夫重什么?他们那些儒生,无非是一个礼字为首要,乱了纲常,岂不又为肃正台抓到把柄?且不说这个,就论他为李氏不顾礼制着斩哀,这说明什么?
  够了!萧婉吟将棋子拍于桌上。
  萧若兰依旧不罢休,至少李氏于他心中已有一席之地,这段姻缘与记忆,恐怕他终生难忘吧。
  作者有话要说:  五服之礼每个朝代都有细微的变化,大致承周。
  第104章 祖宗之法
  停尸之后,复者拿着新平郡君生前的礼服从南面的屋檐爬上房顶,面朝北杨衣三招,呼唤逝者的名字,三招之后从屋顶北面抛下,由专人抱着衣箱站在阶梯口接住,而后送往灵堂盖于亡者尸身之上,以此希望可以还魂,可人死又岂能复生。
  小殓后,丧乐与服丧之人的哭声频频从王巷中传出,最先前来王宅吊唁的是昔日在司刑寺供职的同僚,在入府瞧见王瑾晨身上的丧服时眼里闪现着错愕与担忧,王舍人对令正用情至深,想来郡君泉下有知,必然欣慰不已。
  只是以同等的丧礼对待亡妻而已。王瑾晨回答的很淡然。
  程仁正便入堂祭奠,礼毕后朝周围瞧了一圈,四下无人,旋即将王瑾晨从灵堂拉出至院角,圣人下诏追封令正,朝廷百官得知碍于天颜必然都会前来吊唁,我知贤弟用情至深想以周全之礼送亡妻这最后一程,以往倒是没什么,可如今时局紧张,百官因之前的诏狱而人人自危,贤弟此时在众目睽睽之下逾越规矩,恐遭人话柄。
  满朝的士大夫口口声声以礼相待以礼相待,可是连这最基本的公平都做不到还谈什么礼?王瑾晨甩开程仁正的手,程兄休要再劝,若御史见之要告,那便对簿公堂,圣人以女子之身御明堂,我倒要看看这礼法究竟是为谁而设的。
  御史中丞来俊臣前来吊唁。门口传入的通报声极大。
  若程寺正害怕受子玗牵连可走后门出。王瑾晨指了一条路。
  你怎一下变得如此固执了呢?程仁正不解,一件丧服为何会看得如此重要。
  有些事情知道得多了反而不好。王瑾晨回道,子玗还要去迎客。
  罢了。程仁正无奈的叹了一口气,程某言尽于此,望贤弟好自为之。
  前院
  因府主人先前入狱,王宅的下人便对前来吊唁的御史中丞抱有防备与敌意。
  这不是先前在控鹤的长安与万年两兄弟吗?来俊臣穿着一身素袍,为吊唁做的准备相当充足,只是脸上并没有半点哀容,我当怎么在控鹤见不着了呢,原来是上王舍人家中侍奉了。
  来中丞是代陛下宣旨的么?长安问道。
  瞧长小兄弟说的话,难道没有旨意,本官就不能前来吊唁新平郡君?
  尽管不喜,但是长安依旧向其作揖赔罪,小人不是这个意思。
  来俊臣将视线跳过长安,望着从拱门内走出的服丧之人,并不像先前来吊唁的几个官员一样为他的丧服惊讶,眯眼道猜测道:你们家舍人究竟是痴情呢还是多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