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瘟来如山倒?(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丁显不知道老板也被吓得够呛,继续话题道:“当然,现在追究输入源已经不是重点了。猪瘟这玩意大家也是知道的,只要有了第一例,就不再是净土。吉省出现的疫情必然不是终点,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其对国内养猪业会有多大的影响。”
  听到这,王昱业抬起眉,目光锐利:“你们战略部既然推演过了,还把我们都叫过来,想来得到的不是什么好结果,对吧?”
  丁显也很干脆的点点头:“是的。”
  “我们推断,非洲猪瘟会在国内大面积传播,而且传播速度可能还不慢,国内养猪业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持久战是多久?”
  丁显深吸口气:“短则两三年,长则……未知。”
  眉头也悄然皱起的李东亮“嘶”了一口气,道:“不至于吧?过去几年,国内又不是没出现过大范围猪瘟疫情,譬如07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病,也不过一年时间就得到了控制,非洲猪瘟是厉害,但会有这么的……顽固?”
  很显然,即使是有一定专业背景的李东亮,在没有接触过的情况下,依然是低估了非洲猪瘟的灾害性。
  对此,信息更全面的战略部绝对不会低估。
  丁显摇摇头,道:“蓝耳病是因为很快有了疫苗,所以得到了控制。但非洲猪瘟,历经百年仍是‘绝症’,就是因为病毒基因类型多、数量庞大、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多样,我不认为短时间内会有有效的疫苗面世。”
  “再说了,国内猪群的高密度,堪称是一个充满风险因素的风暴中心……”
  ——我们国家拥有全球近一半的猪群,这是一个天量的数字。折算成密度的话,其密度之高可想而知了,其风险之高也可想而知了。
  “更重要的是,国内大型养猪场还好说,生物安全措施起码还是有一定保障的。但中小型的散户,生物安全的把关基本上没啥指望。我敢说,大多数养殖从业者都不知道什么非洲猪瘟,更别说该怎样防控了。就算临时补救,能否落实防控措施也很值得怀疑。”
  “还有生猪长距离调运,国外的研究也表明,有接近一半的非洲猪瘟疫情是生猪调运引起传播的。国内的生猪跨省调运大家是知道的,绝对比例可能不算大,但影响着实不能小视……”
  “总结起来,以国内养猪业的复杂性,短期内彻底灭除非洲猪瘟难度极大,战略部的推演小组预测,非洲猪瘟大范围蔓延,只是时间问题。”
  在座各位都知道,战略部的推演一般遵循一个定律——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迟早会发生的。
  但人嘛,恰恰是相反,在遭遇切肤之痛前,总是愿意将结果往好里想。
  李东亮倒不至于“只见好不见坏”,但他想到另一个可能:“如果非洲猪瘟能得到控制的话,需要担心的反而是消费者因为非洲猪瘟不吃猪肉,导致猪肉供应过剩,生猪价格大幅下跌……”
  “是的,这也有可能。战略部也做过这个推演,只是,得到这个结果的概率嘛……”丁显耸耸肩。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走向预测,也意味着截然不同的布局。
  可以说,战略部的意义就在于此了——通过缜密的分析,得到概率更高的局势走向,以帮助管理层规避风险。
  当然,只要是预测,就肯定会有失误。想当初,全世界最顶尖的预测机构都能在“懂王”上台前统统失手,又有什么情况不会出现呢?
  这种时候,就要看主要决策者的眼光了。
  大家的目光都落在齐政身上。
  齐政已经看了三遍战略部的推演结论,并且搜寻脑海中的资料,最终确定,全对——他记忆中“未来”的非洲猪瘟疫情,进入国内后,基本就是按照战略部所推演的大规模爆发。
  高猪群密度、糟糕的生物安全措施、从业人员的素质……都被战略部说准了。
  问题是,现在时间、地点都与记忆中的“未来”对不上了,走向还会一致吗?
  这一点,不同于以往,齐政没有了绝对的信心。
  但是,基于战略部的推演,还有记忆中的参考,他是倾向于结果一致。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很多事件的发生,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