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195.赴寿宴(2 / 3)
皇后抽了抽嘴角,您老人家除了说吃的,就不会说别的了是吧?
妃子们的娘家人是比较常见的,瞒也瞒不住。但眼前这些可都是低品级命妇啊,还是要讲究个皇家威严的。
皇后扫过乱糟糟跪倒一地的官眷们,叫了起,然后在紫藤花架下头的长廊下坐了。这条长廊颇有来头,能追溯到本朝太祖时期,好像还是当年的无名军师建议盖的。两边种了不少紫藤,偶尔有几株死掉的,也要及时补种。如今正是紫藤盛开的时节,紫色的花串从木头搭的廊顶和两侧密密麻麻地垂下来,形成一条紫色的半圆通道,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
尚膳监很会因地制宜,直接就把桌案摆在了长廊里,这样就连座椅都省了。
只是那靠背是木头的,放个胳膊看花也就罢了,背靠着却硬邦邦地不太舒服。皇后给身边的人使个眼色,很快就有不少小黄门飞奔而至,搬了几套桌椅过来,打横摆了,让太后、皇后、长公主安坐,剩下的就只能在长廊边上坐了。
再弄些新做的酒菜来,就盼着能让太后多坐会儿。这么多人呢,总不至于让她再想话题了吧?那些低品级命妇怕是从来都没见到太后的面,还不上赶着来拜见?也不用多说,一个一个地请个安行个礼,就能耗不少功夫了。
陪着太后过来的长公主一下子来了兴致,因为她看出来了,这边坐着的都是六七品的外命妇。六品啊,新被皇上敕封的那个贤良夫人可不就是六品的安人?长公主就一个一个地打量过去,年纪太大太小的都舍弃,衣服太过陈旧的也都不是。咦,这个没戴耳坠子的新鲜面孔,其貌不扬,倒有可能是啊。
她就幸灾乐祸地冲着丽妃看过去,果然见丽妃也好,丽妃她娘也好,脸色都不太好看。
哦,对了,这个丽妃是永安侯家的,当年的永安侯张羊,可是三皇子的长史来着。有一个长得极好看的妹妹,为了表忠心,就把这妹妹给三皇子当了个庶妃。没成想这个张庶妃不但人长得好看,心眼儿也不少,嘴还会哄人,这么多年,也爬到了丽妃的位份上,还给当今皇上生了个儿子,可见也是个非同小可的人物。
永安侯太夫人轻轻地捏了捏丽妃的手,提醒她不要让人看出什么端倪来。谁都知道最近京城里出的一件新鲜事,那就是今科的状元郎请旨要以嫂为母,并为母请封。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永安侯府上上下下都认为这不可能成,与礼不符嘛,辈分上乱了啊!真武侯柴文远是不可能同意的。
谁知柴文远偏偏没反对,只是在小朝会上重重地叹了口气。
于是,这份不可能被通过的折子,就这么被一致通过了。
永安侯张羊在家里大发雷霆,可他当时就在场,一看内阁的态度就知道,他不能反对。不但不能反对,还得举双手赞成,说明自家的问心无愧。
只是自家姑娘是以续弦的身份嫁的,当时觉得委屈了她,如今来看,还不如是个续弦。
永安侯家吃了个哑巴亏,还得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前的事情做也就做了,反正死无对证,真武侯柴文远除了把张洪辉派到西南去之外,也拿他家没办法。
谁成想在她们娘俩在皇宫里遇上了高媛,幸亏张氏没和她们在一处,否则见了面岂不更尴尬?
不过,这倒是个好机会。
丽妃抿一抿鬓角,自得地笑了笑。她可是皇上的宠妃,在太后面前都是有个座位的,可不是那个只能跪在地上叩见太后的农妇。若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那农妇见了自己不也只能磕头拜见吗?真不知道兄长是怎么想的,对付这么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居然耗费如此多的心神,真是太不值得了。
永安侯太夫人很满意女儿的态度,这就对了嘛,那样一个人,有什么好注意的?给个眼神都算是看得起她。
母女俩就低声说笑起来,一言一行中透着股高高在上者的漫不经心。
高媛混在一大群官眷之中随着大流,人家跪她也跪,人家说话她就对口形,人家起她也起。成了,剩下的就该是恭送太后了吧?
咦?这些人怎么都坐下了?
坐下就坐下吧,反正她的座位离得远,身边除了六品的安人就是七品的孺人,好像还有八品九品的,不过那些官眷品级太低,没资格进宫。
瞧瞧,她这身份别看在外头好像还是那么回事儿,一进宫就发现了,还是个小透明。
小透明好啊,安全,没人关注。
高媛连头也不抬,只管在自己的位置静坐。低等命妇们没有资格享用独案,都是四个人一桌,长长的一张,恰好比一格长廊短一点,留出人走动的空隙。这桌子一定是特意可着长廊做的,这是高媛心里的判断。
她这张桌子旁边,坐着两个安人,两个孺人。作为最新受封的安人,她算是个新面孔,位子也在六品安人之中排在了最后。
别看她如今是状元郎的娘了,人家的相公也是当官的。不过要认真比起来,自己还是有些底气的。有个当官的儿子,总比有个当官的相公说起来更骄傲些,而且她还有俩。
进宫之前,柴文道和柴伐北给她科普了不少赴宴常识,除了主要人物的衣服样式之外,还推演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其中最危险的情况是她落了单,被人引着去了什么不该去的地方,见了什么不该见的人。 ↑返回顶部↑
妃子们的娘家人是比较常见的,瞒也瞒不住。但眼前这些可都是低品级命妇啊,还是要讲究个皇家威严的。
皇后扫过乱糟糟跪倒一地的官眷们,叫了起,然后在紫藤花架下头的长廊下坐了。这条长廊颇有来头,能追溯到本朝太祖时期,好像还是当年的无名军师建议盖的。两边种了不少紫藤,偶尔有几株死掉的,也要及时补种。如今正是紫藤盛开的时节,紫色的花串从木头搭的廊顶和两侧密密麻麻地垂下来,形成一条紫色的半圆通道,看着就让人心生喜悦。
尚膳监很会因地制宜,直接就把桌案摆在了长廊里,这样就连座椅都省了。
只是那靠背是木头的,放个胳膊看花也就罢了,背靠着却硬邦邦地不太舒服。皇后给身边的人使个眼色,很快就有不少小黄门飞奔而至,搬了几套桌椅过来,打横摆了,让太后、皇后、长公主安坐,剩下的就只能在长廊边上坐了。
再弄些新做的酒菜来,就盼着能让太后多坐会儿。这么多人呢,总不至于让她再想话题了吧?那些低品级命妇怕是从来都没见到太后的面,还不上赶着来拜见?也不用多说,一个一个地请个安行个礼,就能耗不少功夫了。
陪着太后过来的长公主一下子来了兴致,因为她看出来了,这边坐着的都是六七品的外命妇。六品啊,新被皇上敕封的那个贤良夫人可不就是六品的安人?长公主就一个一个地打量过去,年纪太大太小的都舍弃,衣服太过陈旧的也都不是。咦,这个没戴耳坠子的新鲜面孔,其貌不扬,倒有可能是啊。
她就幸灾乐祸地冲着丽妃看过去,果然见丽妃也好,丽妃她娘也好,脸色都不太好看。
哦,对了,这个丽妃是永安侯家的,当年的永安侯张羊,可是三皇子的长史来着。有一个长得极好看的妹妹,为了表忠心,就把这妹妹给三皇子当了个庶妃。没成想这个张庶妃不但人长得好看,心眼儿也不少,嘴还会哄人,这么多年,也爬到了丽妃的位份上,还给当今皇上生了个儿子,可见也是个非同小可的人物。
永安侯太夫人轻轻地捏了捏丽妃的手,提醒她不要让人看出什么端倪来。谁都知道最近京城里出的一件新鲜事,那就是今科的状元郎请旨要以嫂为母,并为母请封。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永安侯府上上下下都认为这不可能成,与礼不符嘛,辈分上乱了啊!真武侯柴文远是不可能同意的。
谁知柴文远偏偏没反对,只是在小朝会上重重地叹了口气。
于是,这份不可能被通过的折子,就这么被一致通过了。
永安侯张羊在家里大发雷霆,可他当时就在场,一看内阁的态度就知道,他不能反对。不但不能反对,还得举双手赞成,说明自家的问心无愧。
只是自家姑娘是以续弦的身份嫁的,当时觉得委屈了她,如今来看,还不如是个续弦。
永安侯家吃了个哑巴亏,还得装着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以前的事情做也就做了,反正死无对证,真武侯柴文远除了把张洪辉派到西南去之外,也拿他家没办法。
谁成想在她们娘俩在皇宫里遇上了高媛,幸亏张氏没和她们在一处,否则见了面岂不更尴尬?
不过,这倒是个好机会。
丽妃抿一抿鬓角,自得地笑了笑。她可是皇上的宠妃,在太后面前都是有个座位的,可不是那个只能跪在地上叩见太后的农妇。若是换个时间换个地点,那农妇见了自己不也只能磕头拜见吗?真不知道兄长是怎么想的,对付这么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居然耗费如此多的心神,真是太不值得了。
永安侯太夫人很满意女儿的态度,这就对了嘛,那样一个人,有什么好注意的?给个眼神都算是看得起她。
母女俩就低声说笑起来,一言一行中透着股高高在上者的漫不经心。
高媛混在一大群官眷之中随着大流,人家跪她也跪,人家说话她就对口形,人家起她也起。成了,剩下的就该是恭送太后了吧?
咦?这些人怎么都坐下了?
坐下就坐下吧,反正她的座位离得远,身边除了六品的安人就是七品的孺人,好像还有八品九品的,不过那些官眷品级太低,没资格进宫。
瞧瞧,她这身份别看在外头好像还是那么回事儿,一进宫就发现了,还是个小透明。
小透明好啊,安全,没人关注。
高媛连头也不抬,只管在自己的位置静坐。低等命妇们没有资格享用独案,都是四个人一桌,长长的一张,恰好比一格长廊短一点,留出人走动的空隙。这桌子一定是特意可着长廊做的,这是高媛心里的判断。
她这张桌子旁边,坐着两个安人,两个孺人。作为最新受封的安人,她算是个新面孔,位子也在六品安人之中排在了最后。
别看她如今是状元郎的娘了,人家的相公也是当官的。不过要认真比起来,自己还是有些底气的。有个当官的儿子,总比有个当官的相公说起来更骄傲些,而且她还有俩。
进宫之前,柴文道和柴伐北给她科普了不少赴宴常识,除了主要人物的衣服样式之外,还推演了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其中最危险的情况是她落了单,被人引着去了什么不该去的地方,见了什么不该见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