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粮票之制(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先不提少府如何拿出这么多钱,哪怕真的拿出来了,也会造成一定的金融影响。
  想想看:当一整个经济圈内流通的货币,被某一方在短时间内收回一半以上,会造成怎样的经济动荡?
  哪怕将其他所有影响因素都忽略不计,最起码也是通货紧缩一半!
  说白了,如今的状况,并非全是少府手上没有这么多钱,而是整个汉室天下的钱,都很难支撑一笔高达‘二百五十万万钱’的现金,在短时间内汇集在一起。
  光是什么都没发生的现在,刘弘都已经能预测到,当少府手中掌握二百五十万万钱以上的现金时,天下会发生怎样的事。
  ——市场上,将会出现什么都不缺,就缺钱的奇特场景!
  到了那时,当百姓手握米粮布匹,前往市场售卖,以换取其他生活物资时,却发现整个市场最缺的,居然成了钱,市场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精明的华夏人,必然会自然而然的抛弃货币的金融角色,再次倒退回‘以物易物’的远古时期!
  而在数百上千年的发展当中,终于一点点具备‘货币’地位的铜,也将再次回到单纯的‘贵重金属’行列。
  这样的大倒退,显然是刘弘所不能接受的。
  所以,刘弘接下来的打算,也就非常符合一个穿越者的脑回路了。
  在后世,当市场物资充盈,现金流却不足以支撑市场交易额的情况下,财政部门通常会通过发行货币,来增加货币保有量;再辅以降低银行储蓄利率,引导民众将钱从银行取出,撒入市场。
  当货币保有量过剩,导致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时,财政部门又会通过收回货币,提高自身的货币持有量,提高银行储蓄利率等手段,来引导市场的现金暂时退出市场,以维持物价。
  简单来说就是:钱不够用了就印钱,并引导百姓把存在银行的钱取出来消费;钱过剩了就收回钱,引导百姓往银行存钱。
  而如今汉室的状况,刚好就属于‘市场流通的货币严重不足’。
  从这个逻辑来推断如今汉室的状况,刘弘应该做的事也就很简单了。
  ——印钱。
  在后世,这件事的难度并不是很大——在政府公信力,以及金本位、石油本位等等金融保障手段的支撑下,本身并无价值的纸币,就能很好地具备货币作用,并被广泛接受和流通。
  但在这西元前,所有的经济、金融手段都约等于零,政府公信力又不足以支撑‘纸币’这种货币存在的大背景下,要想让某个东西具备货币的金融作用,那只能是贵金属。
  因为只有贵金属,才能凭借其本身的价值,撑起其面值所附带的货币价值。
  拿如今汉室的铜钱举例:哪怕一枚铜钱不再是受市场认可、流通的货币,他本身也依旧是铜,也同样具备价值。
  后世的银元宝、银元、金条,乃至于如今汉室的金饼,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汉室推行‘纸币’,就是纯粹的天方夜谭。
  在原本的历史上,武帝猪爷就曾凭借一手‘白鹿币’,踏出了货币从贵重金属向其他媒介的尝试。
  只不过‘白鹿皮’这种货币,其造价难度实在太低,获取方式又实在太简单。
  再加上武帝猪爷自己,最后也没能抵挡‘赖账不认’的诱惑,才导致白鹿币,成为了一个史诗级的大骗局。
  但光从历史上,白鹿币曾一度广受认可就可以看出:在汉室推行纸币,或‘类纸币’形式的货币,是有一定实际操作空间的。
  ——武帝朝的百姓能认可白鹿币那样的乐色,没道理刘弘这一朝的百姓,不认可更先进,也更可靠的其他货币。
  更何况较之武帝猪爷,刘弘具有更高的节操,也具备更超强的金融认知,对于货币的本质,有着更明确的定位。
  所以,刘弘决定趁着今年冬小麦的收购工作,推行西元版的‘粮票’,也就是题中应有之理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