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425【再度重相逢】(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堂兄说,老朱在村里大摆筵席,全村的人都接到邀请,来祠堂免费吃饭,三天的流水席,早中晚再加宵夜总共四餐,每一桌都是燕鲍翅的海鲜大餐,中晚两顿正餐绝对不低于1880元,而且三天不重样。
  堂兄啧啧说:“光是流水席和烟酒,估计要花几百万。”
  杨磊在后车说:“老朱有钱嘛,吃不穷。”
  陈冰妮很好奇,她是红枫人,从小居住在城市里,不懂一些乡下规矩,好奇问:“你说的是在食堂吃流水席吗?”
  堂兄听见,哈哈大笑,用标准的普通话纠正:“是祠堂,不是食堂。”
  朱家祠堂也有说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最初是巨大的青砖灰瓦盖起的大平房,在农耕经济时代,温洲就对宗族概念非常重视,几乎村村都有祠堂。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朱氏家族集资重建,不说富丽堂皇,但坚固耐用,地也扩大不少,一次性可以摆50桌,一点问题都没有。
  祖宗祠堂被保养得很好,先祖被供奉到位,同族相互帮衬,子孙后辈也人丁兴旺,事业发达,这些年发了财的朱家人有很多,海内外都有分支。
  所以每年的春节,都是朱家非常重要的祭祀和团聚机会,他们继承了古老的传统,还会将宗族,血缘,传统的人际关系继续传递下去。
  两车一前一后,用车载蓝牙聊天,堂兄说得眉飞色舞。
  陈冰妮好奇了一路,终于忍不住问道:“慧慧她这次带老公回来了吗?她会不会补办一次婚礼?”
  堂兄说:“这个我也不太清楚,我听她们长辈聊天,好像是说慧慧是在澳洲和对方闪婚,还没来得及办婚礼,男的就出车祸死了,只留下了一个孩子……”
  杨磊听得直接翻白眼,她们编故事能有创意点吗?别立flag呀,他还不想死呢。
  陈冰妮和朱晨慧偶尔在线上聊天,但从没提起过这方面的事,听到这里虽然还很疑惑,但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
  陈冰妮叹着气:“慧慧这么好的姑娘,怎么听起来……好惨啊……”
  杨磊不知道怎么接这句话,堂兄在前面也感慨:“是呀,我这个妹妹最可爱了,在亲戚里特别受欢迎,大家每个人都喜欢她。”
  朱家的亲戚朋友们也觉得朱晨慧的命运挺悲惨。
  但就算没有男人,朱家这么有钱,朱晨慧母女俩三辈子都花不完朱家的钱。
  而且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男人满街跑,有钱还怕找不到男人?
  以朱晨慧这个条件,再嫁也是轻而易举的,多得是年轻小伙子愿意接盘,她还可以随便挑。
  但是,朱晨慧铁了心要亲手拉扯大孩子,她回来一天了,已经拒绝了多位女性长辈的劝告和牵红线,绝不松口,亲戚们也没办法。
  就在两车离开温洲市区的时候,朱良村的宗族祠堂里,到处都开着麻将桌和扑克桌,玩的热闹,桌上堆满了零钱,每个人手边都摆着果盘和茶水,这笔开销也全部算在老朱的头上。
  一些不打牌的女性长辈聚集在副堂,凑在一起围着电暖气和炭火盆拉家常,孩子们在一旁撒腿乱跑,嘻嘻哈哈打闹叫喊,或者依偎在各自的奶奶身边,拿着从火盆里烤熟的红薯趁热吃。
  “慧慧,过来,过来!”
  一个堂哥拿着手机,从牌室里出来,掀开副堂的帘子,对朱晨慧招手,颇有些神秘。
  朱晨慧正蹲着逗女儿,喂她吃用炭火烤热的砂糖桔,听到后将女儿交给母亲,走过去笑着问:“怎么啦?”
  堂哥将她喊出去,拉到祠堂边的墙根下,注意到旁边没人听见,低声说:“杨磊马上就要来了。”
  啊!
  朱晨慧听到这个名字,心里顿时慌了,身体都有些酥软。
  她在悉尼听老杨两口子提过一句,但不太敢确定杨磊一定会来,她想的是万一杨磊来了大家多尴尬,她也不敢面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