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1 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他去年发的微博,配图数张,一群青年人穿着红黑配色的宽袍大袖,低眉垂首,表情肃穆。
  唐湖最先注意的却是,那些祭祖行礼的都是男人。
  评论区早已有人提问:“东方叔,怎么没有女袍子去祭祖会呀?”
  东方旭和回复:“女同袍们也去啦,只是按照先祖传统,女性不得参加祭祀,所以她们都在旁边等着呢~但是叔拍了其他照片哦。”
  提问的女粉没有提出任何异议,欣然接受说辞。
  不得不说,这位粉丝真是……太有传统女性的美德了!
  唐湖将页面保存下来,仿照东方旭和小号写的那篇《壮大华夏男儿群体之我见》,开始好好讲道理。
  【@一只福禄:在?出来复兴传统文化了。
  首先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传统文化?】
  想来,大部分人理解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是“敢为天下先”。
  但大部分生在红旗下的都忘了,那些传统好事,可一样都没轮到女人身上。
  读书当自强是男人,封侯拜相是男人,称王称帝的还是男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终受益的都是男人,哪怕有几个在传统文化层层围困下杀出来的女性,数量也屈指可数。
  那么传统文化下的大部分女人在干什么?
  战争时出身高贵的负责和亲,一般平民当当两脚羊充饥,和平年代又不能白天种地晚上中举,只能“白天来种地,夜晚来纺棉”。
  你这边裹小脚痛得要死要活,那边还有大文学家作诗感叹。
  宋朝苏轼有首戏作词,“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赞美女子脚上穿着丝罗袜,如同在水上行走一般美妙。
  词的下阙更有意思:“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这句词大致是说,女子穿着宫廷样式的鞋,然而这样的两只小脚走路就困难。纤细美妙的程度很难说清,得把这双小脚托在手掌上看。
  细细品来,的确妙极。
  作词人知道裹小脚痛苦,可毕竟没有痛在自己身上,所以甚至还有心情欣赏。
  苏大诗人在当时还不算完全忽视女性苦难的,但总甩不脱时代的局限性。
  人的悲欢从来不相通,他们嫌她们矫情。
  而现代呼吁的复兴传统,是让男人娶处女,或者优先爬到社会上层掌控资源,就连不让女人上桌吃饭,也是现在某些地区的传统美德。
  哪怕复兴过程中用上了女人,需要向女人卖衣服赚钱,等复兴之后绝对不会有女性参与其中的身影,东方旭和举办的祭祖会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而且不是个例。
  ——他们主张复兴的文化,是男人的文化。
  ……
  唐湖打完最后一行字,认认真真地点击发送,半小时后,脑海中便响起完成系统成就的提示音。
  ‘叮咚,您已点亮高级成就,增加积分100点。’
  碎片化阅读模式让越来越多的人难以看下长篇大论,但显然,她的关注者读完后基本认可这篇歪理邪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