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奇谋(续)(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蓟城附近河流众多,夏秋季节,容易闹水患,所以经过无数年的治理,蓟城周边有了已经相对完善的沟渠、堰坝等水利设施,确保这片地区的田地能够旱涝保收。
  如果用水攻,长期灌城,这些水利设施毁于一旦,之后再要重新修建、疏浚,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可不是小数目。
  若期间突厥大军来犯,工程进度又会受影响,影响粮食产量,届时,就得从河北各地运粮过来,那也很麻烦。
  行军总督的顾虑很有道理,而想到突厥的威胁,吴明彻望向西北方向。
  那个方向是居庸关的位置,数年前突厥大军进犯幽州,就是被齐军挡在居庸关外,最后不得不撤军。
  直到今日,居庸关还在齐军手中,所以,反扑的齐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进攻蓟城呢?
  吴明彻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而最近几日敌情突变,意味着对方的反扑,即将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数日前,横跨太行山东西的山陉之一“蒲阴陉”,其东端关隘子庄关守军(楚军已经夺下该关)发现敌情:
  有数万人规模的军队,避开关隘,沿着一处山中河谷往西北方向行军。
  附近的楚军立刻行动起来,派出上万人规模的军队,跟着对方行军:齐军在山谷里走,楚军就在山上跟着。
  一高一低,无法直接交战,但楚军就是要跟着齐军,尽可能在沿途合适的地方拦截对方。
  很明显,这是来自河东地区的齐军,走山中野径,避开现有的“通畅山路”,出现在幽州西部、居庸关南面。
  一旦让其得逞,如今堵着居庸关的楚军就会腹背受敌,然后,齐军的主力就会从居庸关冲出来,冲向东南面的蓟城。
  若如此,吴明彻所部兵马驻扎的蓟城故地,就首当其冲。
  然而,蓟城东北方向,群山之中唯一的缺口地区——卢龙塞——也有敌情传来:斥候发现有大量兵马沿着卢龙塞古道行军。
  卢龙塞这处要地,目前依旧是齐军控制着,所以,围了蓟城的楚军,有些被动。
  而且,幽州西南涿郡地区,开始有大量流贼出现,这些人骑着马四处流窜,袭扰楚军的运粮队,以及各地烽燧、营垒。
  当中,以范阳地区尤为突出。
  这倒是能理解,因为楚军对范阳地区的豪强大户进行了“大清扫”,激起“民怨”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围住蓟城的楚军,现在四周形势变得严峻:齐军的真正主力,到底会从哪个方向冒出来?
  吴明彻走下山,准备去大营参加议事。
  他对目前局势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如今围攻蓟城的楚军居然“危机四伏”,都是齐军故意营造出来的效果。
  对方之目的,是要调动楚军兵力,让楚军处处设防,于是兵力渐渐摊薄。
  北伐大军主力围着蓟城,久攻不下,又分兵到处布防,到处都是漏洞。
  然后,齐军主力选好时机突然发力,冲出群山,直奔蓟城而来,与蓟城守军内外呼应,一战...
  一战,就能在蓟城把北伐楚军打得大败,甚至全军覆没,如此一来,河北地区形势,就要剧变了。
  吴明彻下到山脚,骑上马,往中军大营而去。
  形势越是紧张,敌人越是有奇谋,他就越期盼,因为只有击败强劲的对手,才能立下更大的功劳。
  吴明彻年近六旬,戎马多年,但之前的人生,基本上都是在虚度光阴,所以到了侯景作乱之时,不过是众多将领之中的一个无名之辈。
  因为当年的梁国,没有他们这些寒人出身武将的上升空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