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八卦洲有所收获刘队长遇见熟人(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是一阵笑声。
  “曾师傅说得对,要挨子弹也是在解放前。”四老爹道。
  “四老爹,您整天在澡堂里面呆着,有没有见过身上——特别是屁股上有抢眼的洗澡客呢?”
  “没有,就是身上有伤疤和洞眼,如果洗澡客自己不说,谁又能知道那是枪眼呢?反正我是没有见过,要不,金所长,我去把伍老三叫来。”
  “太好了,请您去叫一下。”
  人们让出一条路,四老爹穿过弄堂,进了浴室。
  “金所长,五老三是什么人?”李云帆问。
  “伍老三是一个擦背的。”
  两分钟左右,四老爹领着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后生走了进来,他就是伍老三。伍老三的上身披着一件棉袄,下身围着一条毛巾。
  “金所长,啥事,你问吧!”
  “老三,你在舒心堂擦背,有没有见过谁的身上——特别是屁股上有疤痕。”
  “没有见过。”
  “你再仔细想一想。”
  “不用想,凡是男人,在咱们马家集,没有不到舒心堂来泡澡的,虽然擦背的人不多,但光着屁股在你的眼前晃来晃去,一打眼不就看到了。”
  “你在舒心堂做了多长时间了?”毕老道。
  “今年开春才开始做。”
  “时间不长吗!”
  “干我们这行的,时间都不长,因为这是体力活,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
  金所长接着问:“老三,您见过这根皮腰带吗?”
  伍老三拿着皮腰带仔细端详,然后道:“没有见过。”
  毕老一行在“冬去茶馆”没有丝毫的斩获,反而又增添了新的疑团。
  我们再来说说郑峰这边的情况:和毕老他们分手之后,郑峰一行沿码头向西,在马家集的西南方向,有一个村寨,叫“八卦洲”,四面靠水,连接“八卦洲”和马家集的是一座木桥,大约五、六十米长。
  “八卦洲”上住着五百多户人家,洲上绝大部分人家都以撑船和捕鱼为业。马家集在最早的时候渔业非常发达,“鱼市口”就是这么来的。“八卦洲”是过去的名字,现在叫“八卦大队”,由几个村子组成。刘队长如是说。
  桥下每隔四、五米就有十几根并排的木桩子,这些木桩子和桥面所形成的直角的斜面用树棍固定成三角形。水下面的木桩子有旧有新,新的估计是后来换上去的,这些木桩子都很粗,至少有一人合抱那么粗。
  桥面上是用木板铺起来的,上面还可以走牛车,可不是吗?桥对面正有一个村民牵着一辆牛车前顾后盼地、小心翼翼地走了过来。桥面有两米多宽。
  郑峰他们只能后退,让牛车先过。
  “请问老乡,看见陈书记了吗?”刘队长向牵牛车的老乡打听。
  “看见了,正在大队部开会。”
  踏上“八卦洲”的土地,如同走进了一个船的世界,河岸边停着船,一字排开,河岸上倒架着船——有好多条,有几条船刚刷过桐油,空气中弥散着桐油的气味。绳子上晾着一张张渔网。
  下桥之后,刘队长领着同志们踏上了一条碎石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