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3 / 7)
可显王又自卑得很,他的学问都是找曹备偷学的,有时诸臣上禀之事,他听着都稀里糊涂的,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当然更不敢发表意见,生怕说错了被人嘲笑。
大王因无知被臣下嘲笑,不必等到后世,当下就会有人著文替他宣扬出去了。
但显王以前就算想,也只敢在心里做梦,他是不敢露出这个意思来的。
因为他确实腹内空空,纵有雄心,也不敢支张。
直到这卷文章送到手中,他才发现他能做的一件事,诸臣都做不了!
他才是赵王!
曹备见状,道:“帝王失德,其罪不小。除了大王与诸侯可以议一议帝位,别的人都是臣属,哪里能开得了口呢?哪怕为了天下,大王也不能失职畏难而不去。”
显王连连点头:“正是!”
曹备又道:“何况,若是段氏无人……这帝位,说不定就要从诸王之中选出了。”
显王立刻吓得瞪直了眼:“什么?!”
曹备就说了一段故事。
大梁传承七百余年,什么事故都发生过。就有一代,皇帝继位后突发重疾,眼看要死。可他身后并无子嗣!
这就相当麻烦了。
彼时凤凰台与诸侯之间的联系还相当紧密。皇帝这边一重病,诸侯得到消息就都赶来了。皇帝病得快死了,诸侯更不可能走了。
一看皇帝没有孩子,诸侯就帮着出主意。朝中诸臣此时一边担心皇帝的身体,一边担心诸侯,他们自己之间还要勾心斗角一番,乱得不得了。
其中就有一个诸侯起了心思,特意炮制出一篇赋,传扬出去。
赋的意思就是说,假如皇帝死了,他又没有孩子,那天下不就失了主人了吗?
这肯定不行。
那就要选皇帝。
从哪里选呢?
当然是诸侯之中啊。
理由是除了皇帝,就只有诸侯可以祭天。
这个理由真是相当充足了。
连驳都不好驳。
当时凤凰台的臣子都急得不得了,天天盼着皇帝好起来,不然他们可真敌不过诸侯的厚脸皮与刀枪了。
然后皇帝就真好起来了。
然后皇帝就开始整治诸侯了。他整完他儿子接着整,他儿子死了孙子接棒整。
那几代凤凰台与诸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时常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是西风压倒东风。
如果不是皇帝不能杀诸侯,不能除国,当今的诸侯还能剩下几个都不好说了。
曹备说完这一段故事后,还问显王“有意帝位否?” ↑返回顶部↑
大王因无知被臣下嘲笑,不必等到后世,当下就会有人著文替他宣扬出去了。
但显王以前就算想,也只敢在心里做梦,他是不敢露出这个意思来的。
因为他确实腹内空空,纵有雄心,也不敢支张。
直到这卷文章送到手中,他才发现他能做的一件事,诸臣都做不了!
他才是赵王!
曹备见状,道:“帝王失德,其罪不小。除了大王与诸侯可以议一议帝位,别的人都是臣属,哪里能开得了口呢?哪怕为了天下,大王也不能失职畏难而不去。”
显王连连点头:“正是!”
曹备又道:“何况,若是段氏无人……这帝位,说不定就要从诸王之中选出了。”
显王立刻吓得瞪直了眼:“什么?!”
曹备就说了一段故事。
大梁传承七百余年,什么事故都发生过。就有一代,皇帝继位后突发重疾,眼看要死。可他身后并无子嗣!
这就相当麻烦了。
彼时凤凰台与诸侯之间的联系还相当紧密。皇帝这边一重病,诸侯得到消息就都赶来了。皇帝病得快死了,诸侯更不可能走了。
一看皇帝没有孩子,诸侯就帮着出主意。朝中诸臣此时一边担心皇帝的身体,一边担心诸侯,他们自己之间还要勾心斗角一番,乱得不得了。
其中就有一个诸侯起了心思,特意炮制出一篇赋,传扬出去。
赋的意思就是说,假如皇帝死了,他又没有孩子,那天下不就失了主人了吗?
这肯定不行。
那就要选皇帝。
从哪里选呢?
当然是诸侯之中啊。
理由是除了皇帝,就只有诸侯可以祭天。
这个理由真是相当充足了。
连驳都不好驳。
当时凤凰台的臣子都急得不得了,天天盼着皇帝好起来,不然他们可真敌不过诸侯的厚脸皮与刀枪了。
然后皇帝就真好起来了。
然后皇帝就开始整治诸侯了。他整完他儿子接着整,他儿子死了孙子接棒整。
那几代凤凰台与诸侯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时常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是西风压倒东风。
如果不是皇帝不能杀诸侯,不能除国,当今的诸侯还能剩下几个都不好说了。
曹备说完这一段故事后,还问显王“有意帝位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