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1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赵国。
  赵王显坐在王殿内, 对着一本秘奏已经看了很久了。
  他时而起身在殿中漫步, 时而回到案前看那本奏。
  殿中的侍人都见怪不怪了, 他们都是服侍先王的侍人, 新王继任以后不但没有杀了他们, 反而继续任用, 别人都说这是因为新王仁慈。
  侍人们却明白, 新王不是仁慈,而是拿不定主意。
  赵王显犹豫了好几天,终于召来了曹备。
  曹备无官无职, 赵国世家曹家出身。他青年时才认识赵王显,结交后慢慢的才发现……这个六公子竟然是想找他偷师的!
  这是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
  大王的六公子竟然不学无术。
  不过细想起来,曹备也相当同情六公子。或者说大公子之下的公子都和六公子是一般情况。
  先王年轻时还有些规矩, 等赵国全在他掌握之中之后, 他就不再顾忌那些老臣的规劝了。
  所以先王没有跟王后生下太子,任由宫中妇人调拨弄权。
  曹备很清楚, 先王并没有宠妾灭妻的心思, 他只是不在乎。
  王后没有一儿半女就离世了, 他也不在意。
  大公子能有先生, 乃是因为他虽非嫡, 却为长。所以自然有先生主动上门要教他。
  但剩下的公子们就没这个好运气了。
  先王再不关心,于是宫中就多了一群目不识丁的公子。
  不过他们之后也就是被赶出宫自谋生路而已, 所以也没人关心他们到底有没有读书,识不识字。
  曹备觉察到六公子的心思后, 就不动声色的暗中指点他。他本意只是偶发善心, 不想天降洪福,六公子竟然继位为帝了!
  曹备觉得这真是老天开眼。不然换其他几个公子上去,那赵国就要多一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大王了。
  但六公子就算成了大王,却仍然是那个胆小怕事的六公子。
  曹备因与他的渊源,也成了这位大王的亲信之人,有时不好与外人说的话,不敢当着外臣发言的东西,他都要先跟曹备商量商量。
  曹备不以为苦,他也能理解六公子的处境和为难。
  毕竟这个王位算是六公子白捡的,谁能想得到呢?先王从来都没对六公子另眼相看过,也没人会猜六公子会继位。
  可先王就是生生熬死了大公子,死的时候又没留下话来指一个太子,这才叫诸臣无所适从,只好在现存的几位公子中选。
  叫曹备说,六公子能继位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脾气。
  有先王那样的大王,诸臣肯定都想要一个和软、脾气好的大王。
  六公子从长相上就透出一股老好人的气质,半点脾气、半点傲气都没有。
  曹备进了门,拜见了六公子,如今的赵王,显。——这个大名还是继位前才匆匆被取的。
  以前显王的小名是降生时大臣拟的,先王随意点的,叫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