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败矣(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宝手里这一份圆图画的是城外的农田,中心圆点写的是“非”城。
  非不是姓。姜姬才补习过大梁各城,这个非城指的是斐姓。
  很多世家弟子出门时有隐姓瞒名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安全,另一方面就是谦虚了,不以姓氏骄人嘛。
  我不是世家,我只是个小虾米。
  写自己家姓氏时常这么搞。
  久而久之,哪怕外人都知道非代指斐姓了,他们在外面就直接自称“非”了。
  世家子弟虽然有“隐姓瞒名”的意识,但他们大多数都是骄傲的。越不常出门的越骄傲,越年轻的越骄傲。
  哪怕现在外面都快打起来了,但他们也不觉得自己会沦落到跟流民一样的地步。好像身上自带光环,哪怕真被卷进来了,刀也不会砍到他们身上。
  书中——就是书这么告诉他们的——确实有类似的故事流传。
  说的是一个有名望的老人,某日坐着家中的破车,让一头老牛拉着,一个老仆跟着,一不小心就在山野间撞上了两伙打得正热闹的军队。
  当一队野兵准备砍他的时候,这个老人的家仆就报了姓名。
  于是指着他的刀剑都收回去了。
  老人的名字被一重重报到领头的将军那里。两边每报一人,那人都要震惊一下。如此排比了大概五六段吧,终于到两边对战的将军面前了。
  于是两个将军先挂出免战符,然后再一起重新沐浴更衣,亲自出营见这老人,拜见他。
  再亲自送老人回家,送礼道歉,表示不好意思,我们在这里打来打去打扰您了。
  再三致歉之后,两边退兵了!各自约定改日另外订地点重新打。
  这是一则有历史背书的真实故事。当然写出来就完全不同了,至少姜姬是不信的。
  真打到那个地步了,那牛怎么不跑呢?怎么会拉着车往战场里钻呢?
  不过这却是一则相当出名的故事,它就是礼字的最佳注解。
  顺便也吹了一波世家到底有多牛。如果祖先够牛,姓氏够厉害,连误入战场都不必怕的。
  那些在这种敏感时刻还敢往凤凰台跑的人中不少这样想的。
  他们都以为姓氏与家族就是他们的护身符,最坚硬的铠甲。
  三宝手中的圆图应当是斐家子弟画的,他画出了围绕非城的耕田分布。
  姜姬就喜欢这种的。
  当即把这一副圆图留了出来。
  大部分的圆图都是画着这样的东西。因为贡品一般贡的最多的就是粮食,这个是每年必贡的,不管产粮不产粮,粮食在贡品一直都是前三名。
  第二名的是人。可以细分为壮丁、匠人、年轻女子、美女与贤良。
  然后就有一个圆图画的就是人口分布了。这一次是周城。
  画此圆图的人非常细致的画出了春天春耕和服劳役的两种人,可能觉得这还不够,他还画出了士子们扎堆的地方和商人群居的地方。
  这种人人都能一眼看清的东西,他们觉得画出来也无所谓,才肯这么动笔。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