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最后的机会丧失了(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辛启天用了三四年,解决硬件,也就是身体上的强大,接着解决思想上的强大!
  此外,又用了三年多时间,让小辛成长!
  这几年,无数的小辛分身,在全球不断分裂扩充。
  收集了庞大的人类行为数据,以及,各类现实模型数据。
  前者,依靠的是各类智能手机的ai助手管家。
  后者,核心依靠启天科技,组建的线上科学交流平台,以及对外的启明星数据网。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许多东西,小辛全部进行了收录。
  目前,以及能够把对各类一百多中元素,特性特质基本做到有效认知。
  并且,从原始和现在,有数千万的实验数据,也被小辛整理吸收。
  材料的研究,主要就是化学物理的研究。
  有些人说,搞研究,其实不用动脑子。这在某种角度来说,是正确的。
  就像是一些做软件开发的程序员,也没再动脑子。
  他们自嘲为码农,和工地搬砖一个性质。
  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把砖垒起来罢了。
  在材料研究中,许多人也是这么做的。
  不断地搞各类材料,相互组合分析,使用各种实验仪器,将材料性质找出来就行了!
  这种枯燥的工作,庞大数据分析,量算极为拿手。
  化学反应是高度纠缠的量子叠加态。这样的“量子化学”太过于复杂,现有的数字计算机只能对最简单的分子进行分析。但成熟的量子计算机即使对最复杂的过程进行评估也毫不费力。
  一切工作,并不像辛启天说的那样,他自己主导,小辛配合。
  实际上,完全是小辛独立完成的!
  首先,是组建现实模拟的分析实验软件,把现实物质材料元素性质填入。
  接着,就是各类排列组合,按照不同特性,将得出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而后保存在数据库中就行了。
  辛启天这点没有说假话,家里那台量算中,已经储存了数十万中,不同特性的材料。
  但是,目前在初级阶段,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得出的许多资料,其实与现实,仍然有较大的偏差。
  而且许多材料,没有制程工艺和方法。
  如此一来,对于真实应用价值并不是很高。
  所以,辛启天就把这些东西束之高阁了。
  他自己清楚这一点,其他人却不知道。
  材料研制,时间长,成本高。小辛提供的东西,不了解的人,从理论上看,大概率是会被忽悠的相信。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