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又一个重要节点(4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看的他哈哈大笑,丝毫不在意。
  七月中旬,已经回到申河的辛启天,带领数名启天科技兄弟姐妹,在相关领导陪同下,正在参观且指导申河微电子装备公司。
  这家公司坐落于关湖高科技园区,与灵泉总部同属一个区域。
  关湖高科技园区是老牌的高科技工业园区,面积极大。
  启天科技园,从体系上更加独立。除了启天科技之外,基本没有其他公司,地区很小。可是,支持力度很大。
  毕竟是搞出了量算的超级挂逼嘛。
  申河微电子装备,是02年才组建的集团。邻近于好几个国家级基地。
  目前来说,申河其实是华国半导体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方。当然,所谓的完善是相对的。和西方发达国家是比不了的。
  此次这家企业,与许多机构、包括启天科技,智造公司合作。
  将是光刻机设备的重要生产开发单位之一。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事实上,华国早在60年代就曾,自主探索光刻机领域,且制造技术在当时世界各国中较为先进。
  那时如今的光刻机巨头asml还没诞生。杰奔的nikon和canon于也仅仅,是60年代末才开始进入这个领域。
  62年华国第一代硅平面晶体管问世。
  平面工艺,主要就是利用光刻技术,和二氧化硅膜的掩蔽作用,来进行选择扩散和电极的蒸发。
  随之而来的是65年,华国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
  基本说明,华国利用光刻技术,制造集成电路的时间线,可以推到60年代中期。
  可见,华国光刻工艺的研究,虽比优丝稍晚,但跟杰奔差不多同时起步。
  比丽棒、以及两制的太直岛早10年!
  到70年代,华国电子元件的规模制造已在好些个城市开展。
  72年,江城无线电元件三厂编写出版了《光刻掩模版的制造》。
  65年,科学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
  随后,申河光学机械厂也试制成功了半自动接触式光刻机。
  70年代,科学院开始研制计算机辅助光刻掩模工艺。
  70年代末,科学院半导体所,开始研制jk-1型半自动接近式光刻机。并在81年研制成功两台样机,而且还在生产线中投入使用!
  水木大学研制第四代分步式投影光刻机,且80年获得成功!
  光刻精度达到3微米,接近当时得国际主流水平!
  机电部45所也研制出了分步光刻机样机,采用436纳米g线光源。
  然而,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因为种种考虑。不得已,放弃了电子工业的自主攻关,诸如光刻机等科技计划被迫下马。
  之前所说的,江城无线电元件三厂,94年破产改制,卖副食品去了!
  这些个种种,不论如何,确实令人很遗憾。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