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这些都是陈年往事,但是倭国对大明朝的敌对态度却是持续不变的。
  从崇祯十三年开始,倭国就开始扣押大明朝的商船,明令禁止国内的白银外流到大明朝,哪怕是正常的商贸往来都不允许。也就是说,他们只想赚大明朝的银子,却不想大明朝赚他们的钱,真对于东南沿海的商业活动形成了很大的限制。
  而对倭国用兵的事情,恰恰就出自潞王之口。
  潞王认为,倭国人贪婪无度,屡屡侵犯海疆屠戮疆民,应该给他一点教训,让他们知道知道大明王师的雷霆之威。
  潞王刚刚提出这个建议,北边的李吴山李大帅马上就表示了赞同,并且立刻就拿出了一份详细的作战方案。
  很显然,对倭国的征服战争早就在李吴山李大帅的计划之内,只不过是借助潞王之口说出来而已。
  “你觉得征倭之战如何?能胜利吗?”
  独臂的教书先生似乎并不怎么关心这个问题,轻描淡写的说道:“还没有发生的战争,谁敢轻言胜负?不过呢,以我看来,只要能顺利渡海登陆,从我军的靴子踏上倭国土地的那一刻开始,倭国就已败了九成。不是我吹牛,凭借倭国的军力,想要抵挡我军,完全就是以卵击石!”
  “我也是如此认为。”虽然程园毕是李吴山的政敌,但是他对大旗军的战斗力还是很放心的:“只要战争开始,倭国断无胜算……”
  只要战争开始?
  独步的教书先生微微一笑:“我敢用半年的薪资和程老先生打赌,对倭战争早就已经开始了!”
  虽说对倭作战已经得到了朝廷的照准,而且李吴山已经拿出了具体的作战方案,但是毕竟双方还没有正式宣战,战争怎么会已经开始了呢?
  跨海远征这种事情,怎么说也得经过周密详实的长时间准备才行,不可能说打就打。
  这是两国交战,不是两人斗殴,动用数万兵力跨越千里海疆,百日之内能够完成战前准备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至于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打起来,那更是以后的事情……
  但是,这位独臂的教书先生却非常清楚李吴山的用兵方略。
  宣战?
  不存在的。
  兵者,诡道也,追求的就是打击的突然性,李吴山从来就不在乎所谓的战争流程,更不会事先宣战,而军校的学生们则完美的继承了李吴山的这种思维方式。
  具体到战争细节层面上,教书先生可以断定,早在李吴山提出对倭作战计划之前,必然已经派遣了大量的先遣特战人员。
  大战爆发之前,一定会利用特战人员进行渗透、潜伏,破坏,或者是袭击敌人的重要节点,比如说仓库、码头等等,或者是刺杀敌方的重要人物,或者散布种种假象麻痹迷惑对手……
  战争,从来就不仅仅只是战场上的两军厮杀,更是单纯以堂堂之师破煌煌之阵那么简单。战争一旦爆发,必然就是总体战,不论什么样的手段,只要有效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使用。
  这是李吴山对于战争的理解,并且把这种理解传授给了自己的学生们。
  “那你觉得大旗军什么时候才能踏上倭国的土地?”
  “我真不知道。”教书先生笑道:“这应该是军事秘密,不要说我这种早已经退役之人了,我估计连那些带兵的将领都不知道。”
  “统兵之将都不知何时开战,这仗还怎么打?”
  “带兵的将领不需要知道那么多,他们只需要服从参谋部制定的作战方案就可以了。细节上或许可以做出些许改变,但大方向不变,因为带兵的将领没有这个权利。”
  打仗,尤其是这种远征,最讲究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毕竟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在这么遥远的距离上不可能事事时时都遵从上司的命令,所以,在前线带兵的将领往往权利很大。
  但是,军校生们却不是这个样子。带兵的人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权利,他们只负责执行,而不是决策者
  看着程园毕不解的目光,独臂的教书先生说道:“刚好今日有些时间,我就好好给程老先生说道说道这参谋制度吧……”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