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9章 扑朔迷离(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老头笑道:“那两户你就不用问了,一个是我,一个是村里的老光棍,家里没有后人。”
  原来如此,怪不得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记不住“家”里晚辈人的名字,原来他自己就姓李。
  农村里一个姓的往往都是一个祖宗,这老人告诉我的三户人家,其实说的是三个老头,他们年纪都六七十岁,有的已经四世同堂,真正算下来姓李的人家肯定不止三户的。
  我谢过老人,临走时又给他递了两根芙蓉王,然后叫上站在出租车前等候的堂姐和侯小贵,一起往放羊人老李头家里走去。
  老李头晚年丧偶,自己住着一套老年宅,房子低矮,院子却很大,因为要圈羊。
  我们过去的时候,老李头正在院子里铡草,递上芙蓉王说明来意,他便擦了擦绿油油的手,态度很是热情。
  老李头六十来岁,村口那个正是他大哥,而另一个姓李的老光棍则是他家三弟,没有后人。与大哥三弟相比,老李头自诩身子骨是最好的,脑子也不糊涂,对家族里的情况都很熟悉。
  当问起他们一大家子有没有叫李子鸽的女孩时,老李头一口否认下来。
  “没有,这个肯定没有。”老李头说:“除非这些年轻人在外面自己改了名,不过可能性不大。”
  我又问他:“那附近村子里还有姓李的吗?”
  老李头再次摇头:“分水岭就我们这一大户姓李的,下面三个村子是万家沟,上面村子是汪岭,都没有姓李的。”
  他肯定不会骗我,而且这位老人记性非常好,经常在山上放羊的缘故,走来走去的,对周边几个村子的情况也就不陌生。
  我想了想,终于忍不住掏出手机来,打开相册让他看女友的照片,问他认不认得。
  老李头眼睛一点都不花,看着手机上女友的照片直摇头,说这哪是村里的女娃娃,一看就是大城市出身的。
  最后我不得不问到松树林那座坟墓的事,没想到老李头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还向我们讲述了一段往事。
  ……
  那是两年前的春天,分水岭村委里来了一伙城里人,听口音肯定是外地的,他们找村委会打听松树林那一带归不归他们村里管辖。
  山里人都管那一带叫庙子岭,因为松树林里有一座石屋破庙而得名,正是属于分水岭村的山地。
  外地人提出来要承包庙子岭,而且合同上可以注明,不做任何开发和破坏。
  庙子岭有一片松树林,村委自己说了不算,还得经过乡里林业站的批文同意才能承包给他们。
  外地人说没问题,乡里他们会去打招呼。
  那片山林闲着也是闲着,一草一木都是国家资源,村委无权利用,所以很干脆的答应下来,并提出八千元承包五十年的白菜价。
  却不料外地人将这个价格提高了十几倍,一张口就是十万块。
  这让分水岭村委会感到费解,因为那片山林根本不能开发利用,就算砍一棵小树苗都得经过林业部门的同意。
  除了砍树还能干嘛,难不成外地人想采野生菇,那一年下来也挣不几个钱,根本就不能回收承包成本。
  有钱不赚,那是傻蛋。
  既然外地人都不怕赔钱,村委会也就不再多问,帮忙联系了乡里林业站的站长,包了个红包就把庙子岭一带承包给了外地人。合同上写的很清楚,乙方(承包人)不得对国家林业资源做出任何破坏行为。
  十万块钱,致富了好几位村干部,有人眼红,也只能看着眼红不敢说话。
  外地人走后,庙子岭依旧如初,老李头每天放羊经过那里,不见有任何变化。
  直到入秋时节,庙子岭突然来了一辆施工车,十几个建筑工人在一位白发老者的带领下,钻进了松树林。上午进去,下午出来,之后就彻底没了动静。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