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半城烟沙(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岳飞轻叹一声,朝那传令官笑道:“弟兄们其实都不知道,但俺岳鹏举却清楚,当初俺就在杭州,杜玦确实与宣帅有旧,而且还是一段旧怨,别个我不管,也管不着,但如果可以,我还是想让宣帅知晓,我等弟兄,在此地死守,若成了,回去也好跟宣帅讨一场酒喝的...”
  传令官没再什么,默默地接过杨再兴的信封,装入黄皮封里头,而后退下了关城。
  传令的驿卒配备了三匹马,一路风尘,换马不换人,待得到了大定府,已然是第三天的早上。
  或许他会因为送了这封信,而逃过了死守古北口的惨烈战斗,或许他会庆幸,或许会懊悔,但无论如何,他终究还是完成了使命。
  将信封亲手交给苏牧之后,他也顾不上吃喝,靠在宣帅帐外就呼呼大睡起来。
  苏牧没有打扰这名驿卒,他是知道岳飞一定会去守古北口的,因为早在先前他就跟张宪分析过女真人那边的动向。
  而对于张宪而言,没有谁能够比岳飞更让他放心,更适合这个任务。
  所以当听是古北口方面来的急报,苏牧心里其实是有疑惑的,因为就算是急报,也应该发到最近的幽州,而不是越过幽州,直接发到他的手里。
  想了想,苏牧掂着那黄皮封,终究还是打开来。
  黄皮封里头,竟然是一封普通的书信,却又加盖了岳飞营团的火漆,这就让苏牧更是不解了。
  拆开信封之后,苏牧取出了里头的信纸。
  信纸已经泛黄,边角磨得严重起毛,全然没有了墨香之气,反而有种淡淡的血腥味,显示收藏很长一段时间了。
  摊开信笺,苏牧细细地扫了眼,而后微微闭上了双目,仿佛沉浸在了有些久远的记忆之中。
  那时候他还在杭州,方腊的人还没有打进城来,他记得那时他正打算让苏牧将其他人都送出城去。
  在分别之前,他见了虞白芍等人,也就是那时候,他参加了一个型的私人聚会。
  苏牧参加这种宴会的次数很少,所以印象也很深刻,在记忆方面,苏牧与种师道有些相似。
  种师道总能记住自己手下的兵,而苏牧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会记住每一个出现在他生命之中的人,无论轻重,也不论贵贱贫富。
  他似乎记得,那天的宴会,确实很眼熟的书生,就坐在巧兮丫头的身边。
  那时候的书生已经不再是风花雪月的风流人物,他们进入了苏瑜和刘质等人的衙署,开始为杭州城管理各种文书。
  所以宴席之间谈论的并非文雅之事,更多的还是杭州现状的一些探讨。
  苏牧那天话并不多,但临行前拗不过巧兮丫头的请托,趁着酒劲,唱了一首曲。
  用虞白芍和巧兮等人的话来,确实是曲,但对于苏牧而言,那些都是他在后世比较喜欢的一些歌。
  他还记得那天他唱的,就是这封信里头这首,没想到当日在席间的书生,竟然能够活到现在,还出现在了岳飞的营团里,出现在了古北口的守军里头。
  他也没想到,为了送这封书信,沉着老成的岳飞,竟然都擅用了传令驿卒。
  这也只能明一个问题,那位书生终究没能再幸运下去。
  或许他从来都不是幸运,单凭幸运能够躲过一次两次的生死危机,但能够从杭州走出来,一路历经北伐,成为岳飞麾下的精锐,还能够死守古北口,就远不是幸运两个字能够概况的了。
  虽然苏牧再没见过这位书生,甚至如今想起来,已经很模糊,再记不起他的脸,只记得一个名字。
  但即便他不看这封信,也应该知道信的主人会是个何等样的人物,不看信本身,而是看岳飞替他送信这件事,就知道这书生,获得了该有的敬意。
  苏牧将书信收到手袖里头,而后扫了中军大帐一眼,便走到了帅帐前。
  驿卒还是走了,就像所有任务一样,送信之后,还要将宣帅的回信给送回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