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决战邯郸(六)(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忠君爱国,却遭废黜的屈原,本是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的政治家;
  只因奸臣当道,报国无门,才以写作来抒发情怀。
  成为“业余爱好”后,人们却给他老先生戴上“诗人”的桂冠。
  但他并不只是在花前月下吟《橘颂》、咏《湘夫人》。
  因《哀郢》而痛哭流涕的《涉江》,也留下了《国殇》这样描绘当时战争场面的诗篇,为我们展现了悲壮的一幕:
  “旌旗蔽日敌若云”直叙了敌众我寡的形势;
  但身披犀皮甲,手持吴戈的将士们,却仍然冒着纷纷落在身边的箭雨,争先恐后的杀向敌人。
  阵势冲乱了,两车混战;
  战车相撞,轴断轮碎,左边的马死了,右边的马负伤;
  双方短兵相接,指挥官挥舞玉槌,猛击催征的战鼓,直杀得天昏地暗,神怒鬼愁;
  牺牲者的尸骨,东一堆、西一片地散弃在荒原田野上……
  这不是专为一次战争而写的,无论哪一位战神都在重现类似的画面,何分古今中外?
  壮乎?悲乎?
  壮烈与悲哀本就是连体孪生兄弟。
  魏军已经筋疲力尽。
  久经沙场的秦军却像嗅到胜利气息的猎狗,更加疯狂;
  嚎叫得让人胆战心惊,凶猛得让人难以招架……
  突然,战场的一面响起疾风骤雨般的鼓声。
  迎面招展的帅旗上绣着斗大的“信”字;
  旗下信陵君顶盔掼甲,手挥长戈,骑着心爱的黄骠马,飞驰在全军的最前边……
  不需再做任何动员了!
  几百辆战车,几万名将士,齐喊杀声震天地。
  车轮滚滚似雷鸣,紧随着信陵君以排山倒海之势扑向秦军。
  朱亥的部队不禁精神一震,把伤痛、饥饿、疲乏刹那间全都置之度外;
  与援军一同猛追猛打,十几万秦军竟被逼回营内。
  信陵君亲自参战,使秦王的神经也紧张、兴奋到极点:
  他对信陵君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坦率地说,最初范雎向他介绍时,他根本没把这个“贵公子”放在眼里;
  只是为了照顾丞相的“面子”,也出于“防患于未然”的考虑,才同意以“招亲”的名义诱骗信陵君来咸阳;
  从青鸾公主因倾心而私放信陵君后,他才意识到这个“贵公子”不但不是一般的纨绔子弟,还真是“人中之雄”,的确应该另眼看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