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预言之秘(2 / 3)
“婷碧告辞。”兰婷碧行了一礼站起身便转身离开了。
她走了之后,纳兰云溪让其他几人也都下去休息,她自己一个人谁也没带回到寝宫,将那盒子里的书拿出来,然后翻看了起来。
因为书写之人是用草书写的,有些字迹她需要辨认很长时间才能认得出,前面的内容都是记载着东陵五百多年里发生的事,只有最后几页记载的是景宣帝登位之后的事,里面写着的都是容钰曾经预言过的一些事件,而且每件事都被言中了。
书的最后也就截止到了景宣帝这一代便再没有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东陵国运的预言,其实更像是一本历史笔记,如景宣帝登位十七年,南麓一带连降半个月大雨引发水灾,容钰提前预知,景宣帝派人提前在南麓的几个郡县修建防洪大坝,开挖沟渠将水引到南江,致使这一场水患消弭于无形……
景宣帝登位十九年,天降大火于东陵的几个粮食仓库,那几个仓库都是大型仓库,堆放着东陵国库内一半的存粮,容钰提前预知,景宣帝派人提前将粮食运出,第一天运完,第二天仓库周围便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扩大,燃烧到几个仓库。
虽然事后查明,那场大火只是因为守粮的士兵喝酒赌钱,喝醉酒后不小心将火把碰落于草堆上引起了大火,但也不亚于天降大火,因为火势非常大,一直燃烧了五天五夜才渐渐熄灭,容钰的预言为东陵减少了多大的损失有目共睹,所以景宣帝后来才会如此器重他,对他又爱又恨。
还有一次,京城周围的郡县内接连有妙龄少女失踪,半个月之内从平民到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一个躲得过,失踪了几百人,容钰给景宣帝指明破案方向,一个月之内景宣帝就命人破了案,原来这竟是一场有组织的谋反案件。
景宣帝登位时也是杀了自己的几个兄弟才最终上位的,他原本也不是太子,他杀死太子之后继了位,太子余党将那些妙龄少女集中训练用药物控制她们之后,将她们通过青楼或者其他方式送往大臣的府中做妾,探听朝廷机密,汇报给太子余党。
若不是容钰指明破案方向,景宣帝很可能被拉下台,或者东陵有可能一分为二,出现割据状态……
而这些事件其实都是这本书中记载的,容钰也是看了这本书中所写的内容才给出了准确的预言。
起初纳兰云溪不明白,当时景宣帝那般对待容钰姐弟,将他们作为人质留在东陵,为何他还要将这些事说出来?就让东陵遭天谴去呗,尤其是那少女失踪案,景宣帝若是被拉下台,那不正好么?
又翻看了一阵,她才渐渐的明白了过来,容钰给出预言的都是事关东陵百姓的事情,虽然景宣帝将他和容雪作为人质,但他却不忍东陵百姓遭殃,所以才将这书中记载的事都告诉了景宣帝。
还有一些东陵皇室和百姓无关的事他就没有告诉景宣帝,当然,书中也有景宣帝攻破大尧并让其成为附属国的记载,只不过关于大尧的事只有寥寥几个字,就记载了哪一年东陵北齐北疆三国围攻大尧,大尧破国这么几个字而已。
因为字迹难以辨认,前面的她基本上都没怎么看,因为早就过去了,只有景宣帝继位以来的内容她详详细细的看了一遍,其中还有关于她的一些事迹的记载,不过关于她的记载也是和东陵皇室有关的。
书中记载说景宣帝登位十一年,东陵皇后为二皇子燕翎和安宁侯府三小姐纳兰云溪定下姻缘,可谓天作之合,被称为天定良缘,景宣二十三年,燕翎退婚……
而这本书最后也就到了景宣帝在位期间的事便再没有了,连燕奇继位的事都没有,不过这书中的最后一页,有被撕掉的痕迹,似乎当时撕掉这一页纸的人是匆匆而为,没有完全撕干净,残留的纸页上隐约写着几个字“凤星临世”。
那一页是独立摘抄出来的,但只有这几个字却没有内容,也许这就是那开国帝师柳清风关于凤星的预言,但内容却不知被谁撕了去,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应该是东陵皇室中人,也许关于凤星的传言便是由此流传下来的。
据说凤星之秘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不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或许东陵皇室中人得到的也只有关于凤星的预言,若是得到的是这本书,那这书便会成为东陵的传世之秘了,也不会被容钰得到了。
而这书的最后一页写着的却是关于大尧的事,书中写到:大尧国破数年后恢复独立,大尧公主继位,成为大尧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继位当年,再次被东陵围攻,令幽州大火,最后几个字字迹潦草,着墨清淡,无论如何都辨认不清那几个是什么字,到此,这本书就算完了。
纳兰云溪当晚反复研读这本书,一直到四更天的时候,才将整本书都看完了,她将书合上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怪不得容钰当初能预料那么多事了,原来是因为他有这么一本书,只是,这本书他又是如何得到的?他一直守着这个秘密不肯告诉人估计也有什么原因,要知道这件事恐怕还得早日找到他。
只是当日那支援兵毫无线索,就算找也不知从何找起,好不容易得知顾臣希和那支军队有一些关系,他却也失踪了,如今一切毫无头绪,只能是听天由命,等待顾家人传来消息了。
她在榻上辗转难眠,一直到天亮时分才渐渐的睡了过去……
燕翎当日撤兵后,先退回和塘关,他被逼得狼狈退兵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那支突然出现的援兵,若没有他们,他早就穿过幽州,兵临明都城下了。
虽然退了兵,但他却并未死心,他命人潜入幽州打探消息,并带几具尸体回来让仵作验尸,看看他们是如何死的,那些兵器到底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准备让裴逸好好研究研究。
可去了的人却空手而回,什么都没带回来,他们回来禀报说幽州城门紧闭,大火已经熄灭,城外的尸体都不知去向,早就被清理干净了,地面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城内人声鼎沸,人群欢呼涌动,那批军队在不在城中不得而知。
燕翎怒不可遏,没想到大尧的动作这么快,才几天就将战场打扫干净了,而幽州城门紧闭,不准人进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形,那支援兵还在不在,若是那支援兵在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次攻破城门了。
之前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有破城,如今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猜疑心重,他便在和塘关将队伍休整了两天,之后东陵京城皇帝连发六道金牌催促他回京,无奈之下,他只好带兵回归。
而东陵本国内却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祸,这一场灾祸甚至可以称为一场劫难了,到处都是灾民,蝗灾过后,由于他们的灭蝗药粉威力过大,不仅田里的禾苗全部死光,田地也都被药粉腐蚀过度,两年之内无法耕种。
灾民都离开家乡,四处逃窜,东陵京城涌现出数万灾民,灾难比他们预估的严重了几倍,东陵朝堂早就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贪腐现象日渐严重,虽然有荣王和燕回为钦差赴受灾地区赈灾,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地官员阴奉阳违,一级一级下来还是贪墨了不少,致使百姓手中粮食短缺,很多人来不及领粮就已经被饿死。 ↑返回顶部↑
她走了之后,纳兰云溪让其他几人也都下去休息,她自己一个人谁也没带回到寝宫,将那盒子里的书拿出来,然后翻看了起来。
因为书写之人是用草书写的,有些字迹她需要辨认很长时间才能认得出,前面的内容都是记载着东陵五百多年里发生的事,只有最后几页记载的是景宣帝登位之后的事,里面写着的都是容钰曾经预言过的一些事件,而且每件事都被言中了。
书的最后也就截止到了景宣帝这一代便再没有了,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东陵国运的预言,其实更像是一本历史笔记,如景宣帝登位十七年,南麓一带连降半个月大雨引发水灾,容钰提前预知,景宣帝派人提前在南麓的几个郡县修建防洪大坝,开挖沟渠将水引到南江,致使这一场水患消弭于无形……
景宣帝登位十九年,天降大火于东陵的几个粮食仓库,那几个仓库都是大型仓库,堆放着东陵国库内一半的存粮,容钰提前预知,景宣帝派人提前将粮食运出,第一天运完,第二天仓库周围便起火,火势迅速蔓延扩大,燃烧到几个仓库。
虽然事后查明,那场大火只是因为守粮的士兵喝酒赌钱,喝醉酒后不小心将火把碰落于草堆上引起了大火,但也不亚于天降大火,因为火势非常大,一直燃烧了五天五夜才渐渐熄灭,容钰的预言为东陵减少了多大的损失有目共睹,所以景宣帝后来才会如此器重他,对他又爱又恨。
还有一次,京城周围的郡县内接连有妙龄少女失踪,半个月之内从平民到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一个躲得过,失踪了几百人,容钰给景宣帝指明破案方向,一个月之内景宣帝就命人破了案,原来这竟是一场有组织的谋反案件。
景宣帝登位时也是杀了自己的几个兄弟才最终上位的,他原本也不是太子,他杀死太子之后继了位,太子余党将那些妙龄少女集中训练用药物控制她们之后,将她们通过青楼或者其他方式送往大臣的府中做妾,探听朝廷机密,汇报给太子余党。
若不是容钰指明破案方向,景宣帝很可能被拉下台,或者东陵有可能一分为二,出现割据状态……
而这些事件其实都是这本书中记载的,容钰也是看了这本书中所写的内容才给出了准确的预言。
起初纳兰云溪不明白,当时景宣帝那般对待容钰姐弟,将他们作为人质留在东陵,为何他还要将这些事说出来?就让东陵遭天谴去呗,尤其是那少女失踪案,景宣帝若是被拉下台,那不正好么?
又翻看了一阵,她才渐渐的明白了过来,容钰给出预言的都是事关东陵百姓的事情,虽然景宣帝将他和容雪作为人质,但他却不忍东陵百姓遭殃,所以才将这书中记载的事都告诉了景宣帝。
还有一些东陵皇室和百姓无关的事他就没有告诉景宣帝,当然,书中也有景宣帝攻破大尧并让其成为附属国的记载,只不过关于大尧的事只有寥寥几个字,就记载了哪一年东陵北齐北疆三国围攻大尧,大尧破国这么几个字而已。
因为字迹难以辨认,前面的她基本上都没怎么看,因为早就过去了,只有景宣帝继位以来的内容她详详细细的看了一遍,其中还有关于她的一些事迹的记载,不过关于她的记载也是和东陵皇室有关的。
书中记载说景宣帝登位十一年,东陵皇后为二皇子燕翎和安宁侯府三小姐纳兰云溪定下姻缘,可谓天作之合,被称为天定良缘,景宣二十三年,燕翎退婚……
而这本书最后也就到了景宣帝在位期间的事便再没有了,连燕奇继位的事都没有,不过这书中的最后一页,有被撕掉的痕迹,似乎当时撕掉这一页纸的人是匆匆而为,没有完全撕干净,残留的纸页上隐约写着几个字“凤星临世”。
那一页是独立摘抄出来的,但只有这几个字却没有内容,也许这就是那开国帝师柳清风关于凤星的预言,但内容却不知被谁撕了去,照现在的情形来看应该是东陵皇室中人,也许关于凤星的传言便是由此流传下来的。
据说凤星之秘是口口相传下来的,不知道当初发生了什么事,或许东陵皇室中人得到的也只有关于凤星的预言,若是得到的是这本书,那这书便会成为东陵的传世之秘了,也不会被容钰得到了。
而这书的最后一页写着的却是关于大尧的事,书中写到:大尧国破数年后恢复独立,大尧公主继位,成为大尧历史上第一位女皇,继位当年,再次被东陵围攻,令幽州大火,最后几个字字迹潦草,着墨清淡,无论如何都辨认不清那几个是什么字,到此,这本书就算完了。
纳兰云溪当晚反复研读这本书,一直到四更天的时候,才将整本书都看完了,她将书合上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怪不得容钰当初能预料那么多事了,原来是因为他有这么一本书,只是,这本书他又是如何得到的?他一直守着这个秘密不肯告诉人估计也有什么原因,要知道这件事恐怕还得早日找到他。
只是当日那支援兵毫无线索,就算找也不知从何找起,好不容易得知顾臣希和那支军队有一些关系,他却也失踪了,如今一切毫无头绪,只能是听天由命,等待顾家人传来消息了。
她在榻上辗转难眠,一直到天亮时分才渐渐的睡了过去……
燕翎当日撤兵后,先退回和塘关,他被逼得狼狈退兵主要原因都是因为那支突然出现的援兵,若没有他们,他早就穿过幽州,兵临明都城下了。
虽然退了兵,但他却并未死心,他命人潜入幽州打探消息,并带几具尸体回来让仵作验尸,看看他们是如何死的,那些兵器到底是什么东西做成的,准备让裴逸好好研究研究。
可去了的人却空手而回,什么都没带回来,他们回来禀报说幽州城门紧闭,大火已经熄灭,城外的尸体都不知去向,早就被清理干净了,地面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而且城内人声鼎沸,人群欢呼涌动,那批军队在不在城中不得而知。
燕翎怒不可遏,没想到大尧的动作这么快,才几天就将战场打扫干净了,而幽州城门紧闭,不准人进出,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情形,那支援兵还在不在,若是那支援兵在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再次攻破城门了。
之前那么好的机会都没有破城,如今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猜疑心重,他便在和塘关将队伍休整了两天,之后东陵京城皇帝连发六道金牌催促他回京,无奈之下,他只好带兵回归。
而东陵本国内却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祸,这一场灾祸甚至可以称为一场劫难了,到处都是灾民,蝗灾过后,由于他们的灭蝗药粉威力过大,不仅田里的禾苗全部死光,田地也都被药粉腐蚀过度,两年之内无法耕种。
灾民都离开家乡,四处逃窜,东陵京城涌现出数万灾民,灾难比他们预估的严重了几倍,东陵朝堂早就金玉在外,败絮其中,贪腐现象日渐严重,虽然有荣王和燕回为钦差赴受灾地区赈灾,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当地官员阴奉阳违,一级一级下来还是贪墨了不少,致使百姓手中粮食短缺,很多人来不及领粮就已经被饿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