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第11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隔壁办公间的孙玉林和李乾桉,也跟着进来。都已入秋了,探花李乾桉摇着一把折扇,神情促狭地说到:
  “这位贴心的同僚……乃我们钟离兄是也!他还不是只有今早上帮你擦了书案,他是每隔一天,都会为你擦一次,真是贴心之至了!”
  钟离书冷不丁地开口:“我就见不得哪里落灰尘,比如:李兄那一旬都不擦一次的书案。”钟离书一般不开口怼人,一旦开口就直怼他人命脉。
  调笑不成反被怼,李乾桉被这样一噎,张嘴说不出话来,手中的折扇也顾不上摇了。
  “哈哈哈!”孙玉林拿手指着李乾桉,整个人笑得前仰后合!“乾安兄,知道我们老实人不好欺负了?”
  “你?老实人?呵,蠢人罢了。”钟离书说的是实情,李乾桉不知如何答话,但孙玉林他还是能治住的。
  黎池也笑起来,“玉林兄啊,你怎么就是记不住教训呢?你哪次在口舌之争上赢过乾安兄的?”
  似乎不知在什么时候,几人的关系好了起来,已经从之前的互称姓氏,变成了互道表字和名字了。黎池也就跟着变了过来。
  气氛活跃起来,之后的话题也就好进行了。四人又向黎池道了一遍恭喜高升,黎池随后也说了等过上几日,就邀请他们去家里吃酒庆贺,四人都应允了。
  之后在明晟他们的询问下,黎池简单地讲述了此次与瀚海国‘会晤‘的前后种种,几人听了连连夸赞道好。
  闲聊完了,再才各自回去书案后办公务。
  第130章
  钟离书几人都回去做手头上的公务了,黎池也回到了自己座位上。
  黎池升任的翰林院侍讲学士之职,前几朝时原是为皇帝进读史书、讲解经义,若皇帝有出谋划策需要,还为其应对出策。
  但从前朝中后期起,及至如今的大燕,侍讲学士逐渐成了翰林院的额定官职,并不实际担起读史讲经的职责。实任讲经者,需要加‘经筵讲官‘之职,由翰林院出身的朝中大臣兼任。
  想也是如此,给皇帝讲经,都能算皇帝半个老师了,这哪里是一个从五品的侍讲学士能受得起的?
  所以黎池虽升任了侍讲学士,但他的工作其实并未如何变,还是在翰林院做事情,而如今交予翰林院做的事情也就那些,无非是草写圣旨,写一些文章罢了。
  黎池升了官,毕竟还是与以前不同的,那就是更加清闲了。以及按唐翰林的说法,就是不用草写简单的制式圣旨了。会去做些更需才华和资历的事情——写制式文章,过年过节时歌功颂德、礼赞先贤与先祖的文章。
  按黎池的理解,以及他在书库中看的存档文章,与前世的那些会议和论坛等的开闭幕式上的演讲稿相差不大,套路是差不多,只是遣词造句上有古今之分。
  虽因他才升任侍讲学士,暂时没写过这样的文章,但想来这类的套路文章,是难不住他的。不说他前世写过不少这类文章,就是仅这辈子他在科举中后期时,几乎每天都在写文章,已经练到了都不用如何思考,就能写出来文章了。
  下朝回到翰林院衙门时,就已到午时中,是该午歇吃点心的时候了。但黎池今天因要去上朝,不方便带充饥的糕点就没有带。不过钟离书他们家中的妾室体贴得很,做了点心给他们带上,黎池去几人那里一人蹭了两块来,也就吃了个六七分饱。
  说起妾室,相对就想起了妻室。钟离书和孙玉林他们至今都已进京为官一年多,竟还未将老家的妻子接到身边来。不过这是他们的私事,黎池不好多问,再说他也没兴致多问,毕竟这个时代讲究的就是三妻四妾,儿媳在家孝顺公婆也是伦常。
  午歇后,黎池也没做什么正事,用一下午时间将今天的日记写了,日记主题是第一次上朝的感想。
  申时末(下午五点)一过,翰林院官员就赶紧收拾收拾,去到由庶吉士充任的负责点卯的书办那里,在‘画到簿‘上签了姓名,今天就散值下衙了。
  黎池早上乘的自家轿子去上朝,散朝后是与王掌院几人一起走回翰林院的,他出宫后就已经叫四个抬轿小厮回去了,等散衙时再来接他。
  所以下衙后,黎池就坐了自家的轿子回去。以前家里也有轿子和抬轿小厮,可一般到翰林院上班当值时,早晚他都没要轿子接过,不过如今升官了,就可以早晚乘轿子往返了。
  至于原因?这就好比部门大佬还是挤公交上下班,而一个刚入职的小科员却开着豪车来去,虽实际上说起来也没有问题,可终归有一种不能言说的不合适在里面。等到成大佬之后,再想开豪车,也就没有不合适了。
  ……
  黎池乘自家轿子回到家时,徐素早已经准备好中秋家宴,也做了月饼。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团圆佳节,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地在一起,吃顿饭、吃月饼再赏一赏月。
  黎池到家后先去换下一身官服,又到后院东厢去找儿子和女儿——主要是与女儿玩耍了一会儿,再才在丫鬟来唤时,去前厅吃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