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着静和园在京城郊外,恒光帝体谅诸臣辛劳,特延早朝一个时辰,卯时方才听政。
  今日众臣早早到了听政处,过了卯时二刻,却仍迟迟不见卫明晅现身,诸人不免小声嘀咕,除非是病的爬不起来,还从未见当朝圣上误过早朝。
  (
  一柱香功夫过后,卫明晅仍未来听政,已有大臣看向贺兰靖、江衍等人,更有人去小声询问楚有昭,听闻这位御史台大人昨日在临渊阁大闹了一场,难道竟是他闹得皇帝羞愧难当,竟不敢来朝了?
  可惜楚有昭虽瞧起来精神不佳,却最是个固执死板的,手持玉笏站在当地,任谁来问,都是一言不答,众臣便更奇了,议论之声也是越来越大。
  忽听啪啪两声震天响,却是响静鞭甩起来,群臣立时噤声,屏着气息等恒光帝驾临。
  (
  恒光帝今日仍着明黄十二纹章朝服,踩着青缎粉底朝靴,每一步都踏得极稳,他立住了,捏着朝珠看了朝堂一眼,道:“误了时辰,劳诸卿久侯,起吧。”
  诸臣起身,恒光帝坐到了金銮坐上,有人偷偷抬眼去看,竟在龙袍角上看到了血迹,那是鲜血,似乎还能嗅到腥味,这人当年曾随扈去木兰围场,不知为何,竟想到了那日凉西行宫一战,少年君主坐镇军中,身上染满了血,寒着一张脸,于千军万马之前,虽是死地,仍一腔孤勇,毫不退缩。他不知为何,心头竟起了寒颤惊惧,这不是盛世太平中未见过刀尖热血的无知幼主,他是杀伐果断踩着赤坎人尸首鼓舞三军的英明君主,朝堂上那些鬼蜮伎俩压根不会被他瞧在眼里。
  卫明晅目下乌青,以手撑额,似是不胜疲惫,他不待众人开口,先道:“想来诸卿也听说了,朕在瑞祥殿内审家贼呢。”
  (
  众人不知恒光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当即齐声道:“臣不知,臣不敢。”
  卫明晅轻笑道:“哦?当真不敢,还是果然不知晓?”
  皇帝夜审家贼,这里朝堂之上便已知晓,这样的事情谁敢认,那岂不是自承在他身边安插了眼线,那可是诛九族的重罪。但皇帝垂询,又不敢不答,众人一时犯了难,俱将目光看向内阁重臣处。
  (
  贺兰靖闭着眼装傻,江衍垂首不言,余人更不敢答,正自尴尬,忽一人道:“禀陛下,内闱之事,臣等如何知晓。”
  (
  众人这才暗自吁了口气,再去瞧时,竟是黄毅捷替诸人解围,他是内阁要臣,更是当朝国丈,此话由他来说,最是合适不过。
  卫明晅叹道:“原来诸位不知,那可真是可惜,朕还想着请诸卿来评评道理,断断是非呢。”
  众臣再次看了看天,虽说阴天下了雨,皇帝说话也不至于如此阴阳怪气。
  (
  刑部尚书陈元敏上前道:“陛下私事,臣等不敢闻。”
  卫明晅冷笑道:“原来众卿还知这是朕的家事。”
  众人愕然,万没想到皇帝陛下转了个大圈,竟是要损他们几句。
  “不然。”一人身穿绯衣越众而出,正是御史中丞楚有昭,他跪在当地,扬声说道:“天家无私事,况。”
  卫明晅摆手,道:“朕知道楚中丞饱读诗书,有满腹的话要说,但凡事总有先来后到,容朕先说两句如何。况你到底不是谏院大夫,谏百官就罢了,如何欺到朕的头上来了。”
  卫朝设谏院,专责谏皇帝、不责百官,而御史台却纠百官之过、肃朝政纲纪。
  楚有昭一愣,随即道:“陛下,去岁谏院已归御史台管束。”
  卫明晅斥道:“朕还不到老迈之年,无须卿来提醒。”
  楚有昭忙道:“臣不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