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货反击(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初来乍到的外乡人抱着包袱,瞪大眼睛张大嘴,看着这花花都市,街上往来的外国人,还有鳞次栉比的各式商店、教堂、庙宇简直说不出话来。
  最后,车把式把人拉到大马路中间的时迈百货门口,这群懵懵懂懂的人,又被带进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新世界”……
  总之,这群城市“新鲜人”,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很快以“消费”这种方式,融入到了上海这个“销金库”、“夜巴黎”中来。
  “椿樱子请了一个好军师啊。”
  周末的一大清早,正在翻看报章杂志的罗夏至,看着报纸上最新刊登的文章,咬着牙齿啧啧不已。
  坐在他身边的,是虽然休息在家,但依然批阅公文不止的顾翰林。
  顾翰林熬了那么多年,终于在今年开学后不久,从“顾副局长”熬成了“顾局长”,不过也越发忙碌了起来。
  这不,这段时间里都在和日侨扯皮,他们要建造的“ 虹口日本人学校”的事务呢。
  放下手里的文件,顾翰林拿过报纸,看了一下作者的名字——乃木宏。
  然后眉头一皱。
  “这人我见过。”
  “怎么?”
  “前几天来和我周旋谈判,要求教育局给与日本人学校优惠政策的人,就是他。”
  “他们自买地皮自筹学校,让日本人自己上学就算了。干嘛和我们扯一块去?”
  罗夏至不满地说道。
  顾翰林冷笑,“之前不是跟你提到的的日本文部省搞的‘自然科学研究所’么?如今已经俨然快要竣工了,这位可是所里的高官。”
  “一个研究所搞教育的,和大椿商社搞到一起,还为椿樱子张目,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罗夏至冷笑一声,将报纸扔到一边。
  这是今天发行的《商务报》,第二版就刊登了这位乃木宏先生的“鸿篇大论”,标题是——《何为日货?为何要抵制?》
  这位乃木先生,一共提出了三个问题,然后做出了一个小节。
  第一,并非在日本本岛国土生产,而是在台湾、琉球、朝鲜等地生产出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二,在中国之青岛、满洲等“日占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第三,在上海江浙等地,由日本人投资建厂,但是所使用的之原料和所聘请之工人都为中国人,生产出来的货物,算不算日货?
  这些问题,他一个都没有回答,只是最后总结到——
  近年来日本人在华投资的工厂,仅招募的工人数量就已经超过十万之众。这些工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中国人,日本工厂为他们提供薪酬,培训他们技能。
  大量的日本工厂和商社为中国工人提供了工作岗位,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这些都是举目可见的事实。
  文章到此戛然而止,但是背后的主旨和目的却是昭然若揭——这是要给持续多年的“抵制日货”活动在舆论上踩上刹车,好让日本货品再一次受欢迎起来呢。
  “说了那么多,搞得他们日本人来我们中国是做慈善似得。难道不是因为看中了我们的市场,又要剥削我们的劳工的劳动力么?”
  罗夏至轻蔑地摇了摇头,“这种文章,也就蛊惑一些无知的人而已。”
  像我这种马哲考试九十分,把剩余价值公式背得烂熟于心的人。一眼就看穿了他们资本家,而且是带着枪炮的帝国资本家的虚伪!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