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兵围洛阳(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又一个部将道:“是啊,而且最近消息都传疯了,说张龙骧一到,第一年就会免税,这是他在河北山东都推行过的。现在汜水关里头的弟兄,谁还肯为洛阳那边卖命?要真死守,只怕对面鼓声一响,我们这头就丢盔弃甲了。”
  另一个部将也道:“现在除了开关投降,哪里还有什么良策!”
  张从宾道:“不战而降,只怕为天下笑。”
  众部将都说道:“明知道打不过还打,那才叫人笑话呢。”
  更有一个部将道:“现在天底下谁都知道张龙骧才是真命天子,咱们真跟他打,那是逆天而行,会遭雷劈的。”
  众人均道:“正是,正是!”
  张从宾叹息道:“若是诸位都这么想,那我也没办法了,只好顺应天意人心。”
  他说了这话之后在火光下偷看众部将眼色,竟没有一个反对的,心中更是暗叹:“幸亏早有降计,否则我就算不降,这帮人也会架着我投降。”
  当下大开关门,三将会议后,杨信折从适领军后退半里,折德扆于灯火之中上前,喝令张从宾出来,等张从宾亲自出来领路后,折德扆这才入关接掌防务,自始至终杨信折从适都在后面严阵监视。以防万一。
  ————————————
  三月初三张迈的大纛才出现于黄河,三月初九汜水关就易手了!
  洛阳地形如盒,东西两面各有重要关隘,北面黄河如带形成天险。汜水关这一易手,洛阳就相当于向天策打开了大门!
  消息传到后方时,张迈也已进入郑州境内。与符彦卿成功会师了,拿到捷报后笑道:“折杨不愧是我的爱将,这汜水关就是当初的虎牢关吧。想当年群雄讨董卓,三英战吕布,打得天昏地暗日夜无光,也是靠了董卓自己跑路才能继续前进,结果同是一座关隘,却挡不住我三员骁将一个晚上。”
  这时已经投降在侧的几个官齐声颂扬,用词唯恐不夸张。声音唯恐不高扬。张迈听着他们的吹捧,含笑不语。
  符彦卿笑道:“石重贵对汜水关还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关中除了有四万兵马之外,还积有两年存粮。只可惜人无战意,士无斗心,搜刮了这么多粮食,也都是送给了我们作嫁衣。”
  张迈道:“四万兵马能吃两年,那我们三十万人马就能吃三个月。够了。”
  符彦卿道:“我们当然是不能完全指望因粮于敌的,不过如今的形势。短时间内的确可以不用从开封那边继续运粮食了。”
  这次张迈对攻略洛阳的战略构思就是“大张旗鼓、速战速决”。
  去年年底几个核心将领开会讨论如何攻打洛阳时,有人是主张精兵取胜的,毕竟现在的洛阳几乎就没有一支能够与天策几支精锐正面抗衡的部队,只要有一两支精锐人马穿刺过去,打到洛阳城下也不见得有什么悬念。而且精兵作战,动用的人少。所耗的军费粮秣也就少,比较符合当下天策唐军的财政状况。
  但张迈最后却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认为走精兵路线虽然也有机会取胜,但兵力少了,除非在战场上大开杀戒震慑立威。否则就会让一些人心存侥幸,只要中间有一个据点奋力抵抗就会拖慢整场战役的进度,而张迈又是不想多杀人的。一旦战场陷入胶着势必旷日持久,到时候要省钱粮反而陷入困境。
  因此张迈便决定反其道而行,不止不走精兵少兵路线,甚至还大张旗鼓,在当前财政所允许的极限下动员了几十万民夫,造出一个偌大的声势来。果不其然,听说有四五十万大军会师西进,不但沿途州县全无抵抗之意,就连太原、长安都点燃不起救援的念头!其实这也很正常,任谁听说张迈精锐尽出、发动三四十万人马兵围洛阳,只要不是个傻瓜,都不会再赶来送死的。
  果然,自张迈的大纛公开南下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秦晋两地都未发一兵一卒,汜水关一破,洛阳更是成了一座孤城。
  ————————————
  三月初十,张迈的大纛进入郑州,中原士绅夹道迎候,这个场面不像是打了胜仗,倒像是士绅们在迎接张迈“南巡”。
  张迈在城门口出言成宪,以秦之东、晋之南、鲁之西、荆之北的中原之地为河南路,今年夏秋两季,河南全路农税全免。
  政令传出,万岁之呼声响遍全城。
  三月十二,张迈的大纛进驻汜水关,传下第二条命令,这次却是一条军令:大军以汜水关为大本营,向西推进,沿途军民人等,不得践踏麦田,违者斩。
  张从宾正想有
  所表现,听到命令伏身出来道:“请元帅三思!此次东进,晋匪必然有所抵抗。如今麦田已近成熟,若彼伏兵于田中,我军无法察觉,必遭伏击。若彼战败又从麦田退走,我军限于军令又将无从追击,那时候恐将不当败而败,当胜而未能胜也。”
  张迈笑道:“也什么也,你一个武人,别学这种人腔调。你说的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前提是石重贵有能耐发动得了人海战争!但现如今人心归我,我为给百姓保住接下来一年的口粮,走漏几个毛贼也在所不惜。至于埋伏嘛,此去我们不需要占乡据县,我们这一路去只走大道直奔洛阳就可以了,不用分散兵力骚扰乡间。再传令洛阳诸乡县,若有人敢践踏麦田,此次用兵期间,无论唐晋,许其打死无罪,死者身上财物,就当作是践踏麦田的补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